原标题:东莞人大发力三大民生实事,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2018年6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检查我市《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并召开专题汇报会市人大供图
今年,全市在2016年的基础上新增幼儿园155所、小学3所和初中13所,组建30个教育集团,培育60所品牌学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民办学校就读(含在民办学校就读享受政府学位补贴)的比例达到50%……
收到《关于对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180118号建议的答复》后,市人大代表徐容芳感到很欣慰,让其看到了缓解公办中小学学位紧张的盼头。成绩来之不易,其中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对教育发展驰而不息的监督推动。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及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和监督机制,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开展视察、跟踪监督、重点督办代表建议等工作,重点对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等三大民生实事发力,让公共事业更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1:教育
力促新设公办学校建设提速
有望新增1万个学位
近年,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和外来务工人员入户东莞,我市公办中小学学位呈现紧张状态。这一现象,引起徐容芳等市人大代表的重视。去年年初,徐容芳与石碣代表团的代表们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缓解我市公办中小学学位紧张现状的建议》的建议。
事实上,市人大常委会早已瞄准公共教育服务短板,并在去年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这次执法检查首次实现32个镇街全自查、有关部门全汇报、学校类型全覆盖。市人大常委会明确提出,强化市、镇两级政府的主体责任,突出扩容和提质“两个方向”,强化目标倒逼机制和镇街考核通报机制,加快新建改建扩建学校的步伐,加大投入补贴民办学位。今年初,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继续跟踪执法检查意见办理情况,督促教育部门补齐公共教育服务短板。
市人大常委会及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还关注学前教育,及时对我市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督,提出扩充公办性质学前教育资源,确保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的建议。数据显示,至2018年全市有公益普惠性幼儿园825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73.3%,有效推动学前教育朝着公益普惠性方向发展。
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还调动各方力量,引导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咨询专家和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工作调研,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动工新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3所,预计新增学位1万个;新提供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和优惠政策学位17万个(含民办学位补贴),提前完成民生实事年度目标。
关键词2:医疗
持续跟踪监督推进“健康东莞”建设
“建议尽快出台《“健康东莞”2030行动计划》及配套文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调整措施。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跟踪监督。”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在视察推进“健康东莞”建设情况座谈会上提到。
市政府在汇报中明确了“健康东莞”近期和长期目标,编制的行动计划把工作细化为12项专项行动,由多个部门和各镇街共同推进,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夯实健康基础。这次视察是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区域中心医院建设情况后的又一次专项工作。
当日,视察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常平医院(东部产业园片区中心医院),了解常平医院的改建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医疗设施建设和“健康东莞”建设。视察之后,市人大常委会把有关意见送达了市政府研究办理,并适时开展“回头看”。
视察+“回头看”成为推进“健康东莞”建设的“助推器”。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完成20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市儿童医院新大楼、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已竣工投入使用。
不仅如此,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连续三年选取加快医养结合发展作为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协助常委会召开现场督办会议,推动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实现多元化发展。继东坑医院护理院成为全国、全省的医养结合示范点后,洪梅医院护理院于去年底建成运行。全市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老年人优先就医窗口,50%以上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3:公共文化
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
“报告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情况,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推动好此项工作。”去年11月,市委主要领导对《关于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情况的报告》给予肯定,还就视察工作召开专题汇报会研究该项工作。
据悉,这是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花了3个月时间,分市、镇、村三个层面开展视察前期调研,书面审阅了市相关职能部门和32个镇街的工作情况报告,汇总整理了工作措施及成效156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64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82项,最后形成了综合报告。
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的思考一直延伸至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市人大常委会实地检查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贯彻情况。执法检查组要求,要动员社会力量,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检查、监督工作,还未画上句号。为走实监督的步伐,“跟踪”一词语频频出现在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的工作中。相信,在人大跟踪监督的持续作用下,将有更多的民生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数看创新
近年,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从党建业务双提升、设立咨询专家委员会、邀请华侨列席市人代会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开展工委工作。
24项工作调研,同比增长200%
2018年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所在的工委第四党支部发扬锐意进取的精神,代表市人大机关成功创建为市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优秀示范点和市直机关共产党员先锋示范岗。党支部新修订党支部制度11项,健全业务制度10项,夯实了党建基础,实现了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党建引领业务创新发展。全年工委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工作批示4次;开展了24项工作调研,同比增长200%。
20名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咨询专家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华侨、宗教等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去年,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面向社会选聘了20名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委咨询专家,组建了省内人大教科文卫系统首个专家智库。
一年来,工委组织有关方面的咨询专家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咨询专家参与活动人数达55人次,充分发挥了咨询专家的专业优势和参谋智囊作用。
5名华侨列席人大会议
东莞是广东省重点侨乡,有20万华侨华人。为更好地鼓励华侨支持家乡发展,汇集侨资侨力侨智,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邀请华侨列席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试行办法》,确立了邀请华侨列席市人代会这项新的制度。今年初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首次邀请来自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斐济等国家的5名华侨列席会议,为华侨积极参与家乡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知多D
教科文卫华侨外事工作委员会是市人大常委会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健康、侨务、民族、宗教、外事、旅游等工作方面的工作机构。
记者潘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