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长制,科学治水新实践
每到傍晚,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宋市村的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来到苎溪漾,沿着河岸一起散步。如今的苎溪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村民们感叹:多亏了“河长”,以前那条满是漂浮物的臭水沟终于不见了!
近年来,德清县以河长制为平台,对县域内各类水体同步开展治理,通过“基层河长履职五步法”,将组织网络、一河一策、督考激励等相关考核机制覆盖到每一个治理环节,最大限度打通水体管护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对于“河长”的作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黎明村村民也赞叹不已。“以前河水出现了污染,不知道该向谁反映。现在每条河边立了公示牌,标明河流名称和河长的姓名、监督电话,大家都习惯了‘有事找河长’。”村民刘亚萍说,现在的水清岸绿,“河长”功不可没。
进入新时代,河长制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2016年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水利部河长办副主任、河湖管理司副巡视员刘六宴介绍,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协同推进,逐河逐湖、分级分段(区)建立完善河长湖长体系,2018年6月底前全部建立河长制,2018年年底湖长制也全面建立。
如今,治水合力逐步形成,治理初见成效,生态效益开始显现。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表示,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许多地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水岸同治、城乡共治思路,加快建设“一河(湖)一档”,坚持问题导向编制“一河(湖)一策”,实施河湖系统治理,打攻坚战、持久战解决突出问题,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水环境水生态逐步好转。
与此同时,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在湖泊实施湖长制,对湖泊进行更为严格、更有针对性的管理保护,取得初步成效。有的地方实施生态补水,改变湖泊常年干涸状况;有的地方实施退圩还湖,有效增加水面面积;有的地方实施水岸同治,水质恶化趋势有效遏制;有的地方建设亲水生态岸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此外,水利部还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治乱”“治病”“治根”路线图,聚焦“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系统治理新老问题,向河湖管理顽疾宣战,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仅2018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河长湖长巡河巡湖次数就达717万人次,有的省份河长湖长巡查发现并督办整改河湖问题超10万个。
思路清则方向明。“对于突出水问题,必须重拳治理。”刘六宴介绍,为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取得实效,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2018年7月,水利部部署开展了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2221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865个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共排查出河湖“四乱”问题5.6万个,目前已销号5.48万个,河湖水域岸线乱象初步遏制。
河长制湖长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设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河长湖长30多万名。各地因地制宜,设立村级河长湖长90多万名,千万条哺育着中华儿女的江河都有了专属守护者。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健康河湖正变成现实。
魏山忠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打好河湖“清四乱”攻坚战,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集中清理整治。指导加快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严格湖泊空间管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编制“一湖一策”,对湖泊实施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同时,健全常态化暗访机制,强化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指导地方加强湖长考核结果应用,进一步督促湖长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