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滨江空间建设要引入多重功能 丰富市民活动体验

原标题:滨江空间建设要引入多重功能丰富市民活动体验

本报讯(记者廖雪梅)“重庆提出推进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什么是城市主轴?在我看来,城市主轴可以从人的活动维度和城市发展的维度去理解。”10月29日,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林同棪国际)副总裁黄聪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黄聪认为,要将“两江四岸”建设成为城市主轴,首先,要让人的活动“亲近”江岸,让滨水空间成为市民公共生活的核心。其次,要将“两江四岸”的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发展、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彰显山水之城的特色。

如何提高滨江空间的可达性?黄聪建议,完善公共交通,打造5分钟步行换乘的公交体系,使市民能便捷到达江边。与此同时,打造多组“桥—梯—驿”系统,将城市腹地与滨江空间进行“缝合”,利用电梯、天桥、下穿、坡道、驿站,构建从山至水、无障碍便捷共享游憩带。

在黄聪看来,要实现滨江空间的全线贯通,可以结合季节性水位变化打造重庆特色的“三道”体系,比如在190米以上设置观水道,保证全年具有不受水位影响的贯通步道,设置观景平台;在175米以上设置亲水道,具有慢跑、慢行功能,夏季过洪时进行管控;在现有滩地设置随水位变化灵活使用的弹性道。在夏季较低水位时,利用弹性道亲水、近水;当冬季较高水位时,弹性道被淹没,就不进行使用。

“‘两江四岸’建设,不仅要让市民能走下来(即走到江边),还要让他们留得住。”黄聪呼吁,滨江空间建设要引入多重活动功能,为各类人群提供丰富活动体验。比如,创造休闲娱乐、康体健身、互动交往的空间,打造多个主题节点,提供运动、艺术、亲子、科普、科技等多样体验。

黄聪提醒,“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要彰显“山水城桥”的立体之美,还应综合考虑远景自然山际线、中景建筑天际线以及近景滨江水岸线的塑造,增加多标高、多层级的观景平台和“城市阳台”,提升滨江建筑品质和跨江大桥景观。此外,要通过凸显主轴、多重视角、立体分层、节点突出等方式,凸显山城的立体化特征,打造山脊线、城市建筑天际线、滨江路、水际线、成渝铁路线、江面倒影等不同高度的夜景景观线。

相关阅读:
重庆11月将举办100余项体育赛事 项目秘书全程为企业“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