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 不同的高校生均经费差数倍

原标题: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不同的高校生均经费差数倍

委员杨震建议设立高等教育投入保障法,“否则投入差距确实太大,很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姝)10月24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时,部分与会人员谈到到高等教育投入不平衡问题,有的委员称,不同的高校生均经费差数倍。

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王巍表示,目前,地区差别尤其是部属院校和地方省属院校的差别仍然存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扩大的情况。“现在‘双一流’是一个浪潮,当然我们希望有一些实力比较强的高校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水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更多的省属地方高校,他们的状况堪忧。我们也进行过一些调查,比如生均经费,比如博士生招生的数量,有一些‘双一流’大学和地方院校生均经费差十倍甚至更多。地方高校给本地培养人才,他们的生均经费、老师待遇等等,实际上和‘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拉大”。

“有一句话是‘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王巍说,“我呼吁,还是要加大对地方院校的支持。现在地方院校主要由当地的财政解决教育经费,但是有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这些省区本身的经济力量就不雄厚,主要指望地方政府来增加对高校的投入,这是不现实的。这方面教育部虽然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我觉得还应该在经费、研究生招生数量等方面要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有普遍的提高,才有尖子的拔高”。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马瑞燕也谈到生均经费问题。赵国祥说,“现在确实存在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的差别,还有发达地区高校和中西部地区的差别都是比较大的,这个问题体现在生均拨款上,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生均拨款每年2万元以上,发达地区的高校每年在1.6至1.8万之间,但中西部高校的生均拨款每年是8000到10000之间,所以生均拨款达不到1.2万元的水平。另外,竞争性经费上,中西部高校的教师队伍不稳定,高层次人才严重流失,尤其是地方高校,本科院校的竞争性经费平均每个学校拿到手里不到800万,这是一个很小的数,除了一些省个别规模比较大的学校能够上千万以外,都在几百万,有的连800万都达不到”。

马瑞燕是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教师,“我们从资料中可以看到,以生均经费来看,广东的生均经费是青海省的31倍。从我们调研的学校来看,有的学校还不到4000元。这就引起了多方面的不平衡。以某个学校为例,近20年来,师资有一千多人,从1995年到2015年流失了375位教师,有1/3的人才外流了,这样的外流导致在国际国内曾有优势的学科关门,对学科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形成‘学科贫困’。这种贫困和生活贫困还不一样,生活贫困可以脱贫攻坚,但是学科没了就非常危险。所以建议,不要在制度上再人为造成‘两极分化’。经常说,过去好不好看历史,今天好不好看经济,明天好不好看科技,后天好不好看教育。我们的教育不平衡,走向恶性循环,未来的问题会更大”。

“我们这次到辽宁,他们说他们的生均拨款全国倒数第一”,委员杨震也表示,各个高校的生均拨款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最好的清华、北大不用说了,一般部属高校是省属高校的1倍,也就是生均拨款对比差异甚大,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突出的”。

杨震认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教育部规定最低标准生均12000元,然后他就不管了,你去反映,他说省里应该给,但是省里千差万别,地方经济水平差距很大,有的压力非常大。有的重视的、财力好的肯定给得多,所以导致差异相当大。根本原因是没有关于高校投入的法制保障,后果说轻一点是各高校看出身来获得拨款,说重一点是忽视人才培养质量,也违背教育引导社会公平的宗旨。我觉得这样不太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因为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金字塔的尖,承担着国家创新型高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这样一种体系,从制度上建议可以做一定的改动,能不能设立一个高等教育投入保障法,保证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否则投入差距确实太大,很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

新京报记者王姝

编辑白爽校对柳宝庆

相关阅读:
代表:调研发现高校性别比有变化 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黑龙江省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