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大常委会结合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开展询问

原标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今天(25日)上午九点,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了联组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询问。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场的情况。

人大常委会结合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开展询问

央视记者吴玮:这里是北京人民大会堂,今天的会议就在我身后的二楼东大厅里进行。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公益诉讼。所谓公益诉讼,在我国,一般是指各级检察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举个例子,比如,某地某企业排污污染了环境,相关行政部门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止。这个时候,检察机关就可以对这些行政部门提出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督促这些部门通过及时有效履职,制止企业的排污行为。

从2017年7月起,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我国开始全面推开。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职责。截至今年9月,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1万多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多个领域。

可以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开展的两年多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解决了不少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公益难题。但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所以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这场专题询问,就是要把这些问题汇总起来,把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督促尽快解决。

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及列席会议的人员共问了9个问题,比如推进公益诉讼检查工作中遇到哪些突出的困难、最高检如何攻坚克难、检查机关和相关部门在整治保健食品乱象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一一作了应询。在现场我们也请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苏军为我们做一个简单解读。

人大常委会结合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开展询问

央视记者吴玮:根据您了解的情况结合今天的专题询问,您觉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开展的两年多来存在一些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苏军:公益诉讼启动两年多来,起步快,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存在不足。第一,认识不足,有些检察官不愿意管、不敢管,行政机关同志也不愿意被管。第二,公益诉讼开展时间不长,人员素质、办案质量有待提高。第三,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央视记者吴玮:当我们发现了身边有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跟相关行政部门反映却没得到回应。我们作为个人是否可以请求检察机关对此提起公益诉讼呢?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苏军:据调查,人民群众确实对公益诉讼期望值很高,各地检查机关也设立了举报电话、信箱,全国检察机关也有统一电话12309,同时也是举报网站。经核实确实损害了群众公共利益,检查机关可立案并进行公益诉讼,最终通过法院的诉讼解决问题。(央视记者吴玮)

相关阅读:
《七子之歌》合唱团“孩子们”重聚大三巴 常委会委员:希望谨慎使用刑法处置经济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