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年回乡当职业农民 他种的火龙果进了大城市批萨连锁店

原标题:青年回乡当职业农民他种的火龙果进了大城市批萨连锁店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深秋的清晨,贵州省北盘江左岸的贞丰县一个“生态园区”里,刚吃过早饭的园区职工们沿着总长7公里的江岸,向远处的河谷山地匆匆前行。山地的梯田上,一丛丛红艳的火龙果悬挂在枝头。这便是他们今天的采摘目标。

青年回乡当职业农民 他种的火龙果进了大城市批萨连锁店

位于北盘江河谷地带的贵州贞丰火龙果种植园区。受访者供图

秦万钟、卢大敏夫妇已在自己的工位上做起了采摘前的准备,他们所在的B15、B16种植区是园区一块比较特殊的种植区域,这片区域里的火龙果,是该企业的产业扶贫项目,成熟的火龙果将直供一家著名的连锁餐厅,因此,他们不仅负责种植、管理,还负责进行质量把控。

秦万钟、卢大敏是在广东打工的时候认识的,都是贵州人。由于相同的经历,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最终在广东结为夫妻。打工久了,他们有点儿想回家,但回家务农的收入太低,两人的归乡路变得格外的漫长。

2019年初,秦万钟听说老家有个“生态园区”招收工人,两人商议后,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机会,抱着试一下的想法,接受了一个月的培训,随后,秦万钟和卢大敏开始了这份工作。这两个从农村走出的年轻人,又回到乡村,成为了职业农民。

经过培训后,小两口被分到了总面积为41.09亩的“火龙果种植区”,与其他4位贫困农户一起,负责地块火龙果种植管理。其中的B15、B16种植区,有一块醒目的标牌就竖立在田地高处,虽然很多当地人都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贵州贞丰火龙果百胜种植区——百胜中国必胜客扶业计划”。实际上,这是在贵州启动的一种农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农民—农产品—标准—餐桌—增收”这种扶贫产业链条,下一步该项目还将组织对当地农户进行集中的火龙果科学种植培训,打造优质品牌带动整个贵州省火龙果产业发展。“园区领导今年分配我管理这个地块,再三强调一定要按照公司种植标准严格执行。他说这一块地的火龙果都是专供给必胜客的。”秦万钟这样描述,“其实领导当时都不知道必胜客,可我知道,在广东打工的时候,曾经和工友去吃过。”

青年回乡当职业农民 他种的火龙果进了大城市批萨连锁店

优质火龙果成为贞丰当地脱贫的希望。受访者供图

经过7个月的培育打理,到9月份,园区该地块火龙果进入了丰产期。这些火龙果采收之后,将直接运输各大城市,直接进入餐厅,成为消费者桌上的美食、饮品。卢大敏如今挺自豪,“完全没想过自己种出的火龙果会进入大城市的餐厅里。“现在我们不去外地了,还准备把孩子和老人接到贞丰县城居住,这样一家人就能团圆了”。

在产业园里,秦万钟的收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管理费用,一部分是按照产量计算的“反包奖金”。两部分加起来,秦万钟两口子今年的收入估计有6万多。和秦万钟负责同一块种植区的贫困户罗光雄,也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他估计,今年的收入可以超过32000元,“以前我在家里种些玉米和糯米,仅能维持基本的温饱,加入火龙果的种植项目后,今年我一举脱贫。再干几年,家里的房子我打算再修两层,我也想过过住乡村别墅的日子。”他说。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编辑唐峥

校对李世辉

相关阅读:
戏剧东城·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11月13日开幕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组长胡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