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倾注热情和柔情 俯身扶贫第一线

原标题:倾注热情和柔情俯身扶贫第一线

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琼山区甲子镇青云村的帮扶责任人徐建梅,自去年8月从海口市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下派到青云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主动作为,贴近村民,扶贫扶智,用一腔热情和柔情,坚守在扶贫一线,真正俯下身子抓扶贫、带着感情搞帮扶,将最美的样子展现在扶贫路上。

□本报记者林毓美

为村民学说当地话

刚到青云村时,祖籍浙江的徐建梅就遇到了扶贫路上的第一个“坎”:村民的方言自己听不懂,自己讲的普通话有的村民听不懂。为做好扶贫工作,徐建梅向村民请教,从最日常的语句开始学习当地方言。“扶贫用海南话怎么说,签名怎么说,我就一点点学。”仅仅一年的扶贫工作,徐建梅不仅克服了语言障碍,还能用当地话与村民们唠家常。

“先跟年轻人沟通,再让年轻人去做家里老年人的工作。”为了尽快开展扶贫工作,徐建梅进村后主动联系动员贫困户家中的年轻人,向他们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脱贫。

为了帮助贫苦户解忧,她逐项帮助贫困户落实扶贫帮扶政策:得知帮扶对象家中学龄儿童较多,她立刻向单位争取,为9位孩子申请到金秋助学帮扶资金,实现了贫困户家庭孩子的教育保障;为了提高贫困户收入,她联系帮扶对象入股牛大力产业和大湖桥园林公司,让贫困户从中受益分红。

耐心细心助农脱贫

“阿梅真的非常好!”提及徐建梅,贫困户吴楷轩年逾八旬的老母亲逢人就夸。一次徐建梅在入户走访时,见到吴楷轩的母亲一个人在地里担菜,徐建梅马上撸起袖子下地帮忙。从未做过农活的她,一人挑了80多斤的菜,手和肩膀都磨出了水泡,但她说,能为贫困户解决点实际困难,再苦再累也值得。

甲子镇距离海口市区来回车程至少3个小时,徐建梅每周至少要跑青云村两三次,忙的时候一个月有20多天待在村里。“建梅明年就满50岁了,又是单位下派扶贫队伍中唯一的女性,她的耐心和细心在队伍中不可或缺,但有时候看到她体力跟不上,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市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林明智说。

在一年多的扶贫工作中,徐建梅帮扶的四户贫困户已有三户正式脱贫,另一户贫困户也在今年达到脱贫标准,全部顺利摘下“穷帽”。“扶贫工作是祖国发展路上的一项重要伟业,能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很荣幸。”谈到扶贫工作感受,徐建梅说:“扶贫路上总免不了‘酸苦辣’,但是最终结果都会转化成‘甜’。多为群众干好事实事,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帮助他们早日摘掉‘穷帽’,我们内心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是他人体会不到的。”

相关阅读:
欧美旅行商看好海口市场 高一新生学考考籍 网上报名明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