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
他们是农民眼里的“土专家”,教学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技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他们,就是遍布全市各个区县的科技特派员。
20年来,我市围绕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产业科技需求,推进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服务和创业,有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据统计,全市已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25万人次深入贫困区县开展科技服务,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广大科技特派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近1.2万项,开展科技培训8万多场,培养基层技术骨干约2500人,培训农民470万人次,帮扶农业科技企业或合作社2.1万余家,向受援区县引进科技项目350余项,为受援地引进资金近亿元。
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成为科技兴农、科技富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形成科技特派员四级联动服务体系
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并非随便选派。长期以来,我市在选派科技特派员时,坚持组织选派、实体创业、基层需要相结合,让科技人员与农业企业、产业基地和专业大户直接见面、双向选择,达成契约关系。在科技特派员认定时,尽量满足和尊重乡村和企业的要求,尽量保证选派人员力所能及、有所作为。
“我们还注重将科技特派员选派与培育使用乡土人才相结合,选派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科技特派员,形成‘首席专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区县科技特派员—基层科技特派员’四级联动的服务体系。”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让科技特派员“下得去、能干事、服好务”,我市还综合利用各项创新创业载体,积极为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技创业兴业服务提供平台。
比如,推进荣昌畜牧科技城、忠县柑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石柱辣椒基地等建设,使其成为了全市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的良好平台和示范基地;在主要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企业创业孵化器平台,并为科技特派员在生产一线开展科技示范和创业服务提供工作和生活条件;成立科技特派员协会,定期组织全市科技特派员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各类活动,有效提升了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能力。
依托专家大院核心示范基地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产业作为支撑。科技特派员下乡,为乡村带来了活力。他们围绕科学种植、规模经营、深度加工、培育市场等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瓶颈环节,向乡村注入各种科技要素和资源,集成先进技术构建完善的现代产业技术链条,并和农民或企业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以技术链的构建和完善来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动了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既帮助当地培养产业发展所需技术人才,也培养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既兼顾产业发展现实需求的应急性人才培养,又注重储备性人才培养,帮助当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科技人员服务方式上,我们还采取先依托专家大院核心示范基地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引导农民形成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主观需求,再以此带动和推进新技术在周边基地的推广应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这保证了所推广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加快了新技术推广速度。
多渠道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创业金融扶持
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让农村科技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市创新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建立科技特派员流动机制,对科技特派员队伍实行优胜劣汰。
“我们支持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与农民和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或者创办企业,直接从事特色产业开发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全市科技创业健康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透露,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的支持力度,市科技局计划每年从应用研发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与区县资金整合配套,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和其它创新创业活动。此外,还将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战略合作与联动,由银行每年提供5000万元授信,重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供贷款担保,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质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科技特派员授信等贷款融资方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股权方式投资市级科技特派员创办或领办的企业,多渠道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创业的金融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