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振山:智慧城市建设应关注弱势群体需求

原标题:张振山:智慧城市建设应关注弱势群体需求

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展技术,更要考虑人。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技术与人分别应该处于什么位置?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忽视以人为本,尤其是要考虑到相对弱势的群体,“不让一个人掉队”。

联合国人居署是负责城市事务的机构,使命是实现城市更美好的前景。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张振山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在互联网技术改变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当下,要更加重视让弱势群体普惠地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

张振山:智慧城市建设应关注弱势群体需求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做好并不容易

新京报:有一种说法是,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有500多个都在建智慧城市。在这样的热潮中会不会出现过热的状况?

张振山:智慧城市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大家都想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利用智慧城市的优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件好事。关键是如何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导还是以市场为主导。

城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试点建设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光靠政府还不够,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企业、科研单位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来建设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的发展更加健康。

另外,也要让城市居民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融入他们对城市的想法,因为城市最终是服务居民的。

新京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居民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张振山:当我们谈到智慧城市的时候,总是最先想到高科技,往往容易忽略人的因素。联合国人居署一个重点推动的事情就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以人为本,我们经常说以人为中心,其实做好、做到位并不太容易。

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展技术,更要考虑人。比如对于弱势群体,很多智慧城市的应用都在手机APP上,可是有的人买不起智能手机,或者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还有残障人士等,有些技术他们是不是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细节在我们发展智慧城市过程中,都应该考虑进来。联合国有一个理念,就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人居署又加了一句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掉队”。

技术肯定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力量,没有技术也谈不上智慧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考虑人的诉求。

新京报:具体有哪些参与的方式?

张振山:联合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支持用新的标准、方法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例如,联合国人居署就与瑞典的科技企业合作,利用相关软件,让居民参与到城市公共场所的设计。

我们把市民组织起来,各种年龄层的市民都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地设计某个公共空间,操作很容易。他们可以种下树木、建地铁、动物园,把公共空间设计成理想的样子。我们再吸收这些创意,由专业人员融入到规划设计里,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得到体现。

新京报:在中国有落地的案例吗?

张振山:我们在武汉已经进行了实践,把市民的想法融入进了城市规划里。举个例子,我们发现每个小孩做的方案里,几乎都有一个动物园,孩子们很希望在生活中就能跟动物亲近。所以后来在做规划的时候,因为不能做一个真的动物园,就做了一些动物雕塑。

智慧城市有助于保障城市安全

新京报:智慧城市在哪些方面可以对弱势群体有利?

张振山:很多方面,比如安全。我们与华为合作,在开展平安城市项目。这些项目有助于向当地政府提供有用且快速的数据,例如实时区域安全方面,基于事件的分类来开展位置风险概况预测,这对于儿童、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非常重要。

今年4月,联合国人居署在中国发起了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未来城市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中国的科技公司的CEO们组成,向人居署提供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

新京报: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

张振山:城市比较是非常非常复杂的,不能笼统比较。但是总体上来讲,中国在智慧城市发展上,应该说比较领先。中欧城市合作过程中,对方就认为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比方说中国的移动支付就做得比较好,不仅是支付功能,还承载了交水电燃气费等生活功能,很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回到他们的国家都觉得不习惯。

新京报记者倪伟协作记者王贵彬

编辑白爽校对李项玲

相关阅读:
黄子平×钱理群×赵园:同时代人的文学与批评 文化客厅 专家:网络黑恶势力暴力手段多为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