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决胜决战脱贫攻坚,习近平这些话给人力量
这是10月13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河北镇河北村的屋顶光伏电站。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模式,推进乡村家庭屋顶光伏惠民工程。晋城市政府与国网山西晋城供电公司共同为211个村建设了屋顶光伏电站,当地采用“全电上网”模式,将村民屋顶光伏所发的清洁电能全部并入地方电网,发电上网获得的收益帮助很多贫困群众摘下了“穷帽子”。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在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彝族群众马海日聪喜搬新居(2月11日摄)。2019年2月11日,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首批29户、168人告别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搬入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新家。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9月27日,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武邑县审坡镇贾寺院村贫困户在大棚内摘香瓜。今年以来,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将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举办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提供“一对一”免费就业服务、安置公益性岗位及扶贫专岗、鼓励灵活就业等举措,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机会。截至目前,武邑县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17人已全部实现就业。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东脑村世宏光学扶贫车间,村民在加工一批眼镜产品(10月12日摄)。近年来,江西省鹰潭市结合产业特点,引导当地生产实体“下沉”到村组,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脱贫。据了解,全市已建成运营“产业下沉”结业扶贫车间88个,吸纳就业2000余人。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9月27日,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兴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在育苗大棚内打理秧苗。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区域蔬菜瓜果生产,大力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全县已建成年育苗能力10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基地5家,农民可根据种植需求与基地签订30余种蔬菜种苗的育苗合同。目前,该县年培育优质瓜菜秧苗近1亿株,集约化育苗率达90%以上,带动当地农民实现增收。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一扶贫基地,赵阿英社展示她制作的特色面食——花馃馃(8月29日摄)。 34岁的赵阿英社在这家加工特色面食“花馃馃”的扶贫基地工作一年多了,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布楞沟村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如今,这个深贫村有了连通全村的脱贫路,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纷纷出现,很多农村妇女从田头进入车间。新华社记者陈君清摄
西藏尼木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民族雕刻手工艺有限公司员工在印制藏文经文(9月9日摄)。尼木是西藏拉萨市一个有名的文化县。它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又以“尼木三绝”藏香、藏纸、普松雕刻远近闻名。如今,这些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正为当地脱贫致富带来生机。新华社记者何程摄
8月31日,在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叶汗里村,艾力江在自家的石榴园里。从前,艾力江的父母大半年都得守着3亩地,没有精力去打零工增收。到了收获季节,受限于不便的交通,他们不得不将石榴低价卖给前来集中收购的外地客商。为改变果农困境,当地决定规划石榴采摘园,将以往农民各自种植的石榴地统一进行管护,并派出专业的农技人员进行指导,提高了石榴产量,增加了效益。最近,艾力江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下了50亩土地,明年,他打算扩大石榴种植面积,吸收当地贫困户到采摘园工作并领取分红,带领他们一起脱贫增收。新华社记者陈君清摄
这是金寨县大湾村易地扶贫安置点村民新居,摄于2019年9月。安徽省金寨县曾走出59位开国将军,有着“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美誉。与此同时,亦有着超过40年的贫困史。“穷怕了”的金寨人再度出征,向贫困宣战,老区逐渐成为创新试验田。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责任编辑:王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