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

原标题: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中国扶贫实践彰显制度优势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此前,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三人,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三位学者走出书斋和课堂,通过微观对比实验的方法,找出营养、医疗、教育、金融、治理等因素和贫困的关系,努力帮助贫穷人口,值得肯定。

仔细思考这次评奖,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扶贫攻坚,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经济学。

西方发展经济学也一直在寻找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但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化,国家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大量国家陷入贫困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西方经济学没有彻底揭示贫困的根源,至少是出于其两点缺陷:一是缺乏历史视角。贫困首先是一个历史问题,除了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外,重要原因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有不断扩大全球两极分化的趋势。发达国家的发达,和第三世界贫困,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贫穷国家只有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才有可能改变这种命运。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丧失了其早期的历史研究传统,走入过于重视微观、模型化和数理化的窠臼,所以无法真正认识到贫困的历史根源。二是缺乏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贫困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三位获奖学者关注的饮食、医疗、教育、贷款等问题,是直接影响贫困的因素。但更本质的是,需要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消除不断制造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消除贫困的根源;需要强有力的基层治理能力,把群众组织起来,激发他们改变命运的积极性;需要排除各种利益集团对穷人的剥夺。一句话,需要一个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而今天的西方经济学,已经脱离了早期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把政治、社会等因素和经济因素割裂开来。因此,他们只能从贫困家庭成员个体状况出发,而无法触及社会和制度问题。所谓贫困经济学,体现的恰恰是“经济学的贫困”。

因为这些限制,三位学者虽然做出很大努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治理贫困的办法。他们的代表作之一《贫穷的本质》介绍了许多这方面的例子: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基层没有能力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学校水平低下、商业机构不肯向基层贷款、贫困人口缺乏参与意识、政府软弱或腐败使得扶贫项目难以推进等。尽管依靠慈善组织和外部援助,能够缓解这些问题,但在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的情况下,这些改进仍是杯水车薪。

三位学者关注的问题,在中国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让贫困人口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发挥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作用,在发展中国家里较早普及了基本医疗和教育,这些都超越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基层涣散、治理无力的困境。

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向绝对贫困宣战,把扶贫攻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每年超过万亿资金投入贫困县乡村,300多万名机关干部奔赴扶贫第一线,特别是全国完成了870万贫困人口的异地搬迁扶贫,仅贵州一个省就搬迁了184.5万“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山区民众,而且保障他们有房住、有学上、有医保、有就业,还能逐步致富。

中国扶贫的力度、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过了任何国际组织、慈善组织和商业机构能够达到的水平,过去40多年中国共减少贫困人口8.5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这依靠的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如果三位学者来中国进行深入研究,一定能够更好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位学者的具体研究方法值得中国在扶贫中借鉴,但中国的扶贫脱贫实践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经济学顶峰的成果。这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2019中国(长春)通用航空发展大会在长召开 持续打造通用航空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 2020准时交卷 为何"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