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务要闻市信访局:用心听民声真情解民忧
“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信访工作的主要目的。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市信访局积极开展了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活动,努力实现让群众“最多访一次”的目标,使信访群众带着希望来,带着满意回;带着疑惑来,带着明白回;带着怨气来,带着平和回。
信访新气象
10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金刚堰2号的市人民信访接待中心。候访休息区、登记分流平台、市直接待区、医疗保障区……该中心宽敞整洁,布局合理。
“以前设在市信访局一层的接访中心面积有限,很难满足群众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人民信访接待中心今年4月动工建设,8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中心面积1500平方米,有七大功能区……”该中心党支部书记杨宝安引领记者参观了信访接待中心。
杨宝安介绍,目前,市人民信访接待中心推行“访法、访调、访心”三对接工作机制,实现部门进驻、视频接访、律师接访、心理辅导、人民调解的联合接访模式。全市十县(市、区)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民政局、市国资委、市房产局、市人社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9个市直部门的信访工作人员入驻大厅,为来访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办理、一个机制督查解决”终点站式信访工作模式,实现与群众的“无缝”对接,“无阻”沟通,真正形成“渠道畅通,事能解决”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便民服务台内备有纸、笔、老花镜等物品,供信访群众免费使用。”该中心负责人张东说:“信访群众以前需要自己准备好文字材料。如今,不再需要文字材料,这儿有专人负责将群众的口述内容进行文字录入。中心专设的医务室,有专职医务人员和血压仪、血糖仪、常用药品……”面对信访群众,该中心接访人员会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诉求反映有回声,实现信访窗口“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推动实现让群众“最多访一次”的目标,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用心听民声
周一至周五,市信访局领导们每人一天轮流值守该信访接待中心的接访工作。10月14日,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曹昶民值守中心,接待信访群众。
一大早,我市某县10位农民群众前来反映当地拆迁补偿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的问题。
接此问题,驻该中心的某县信访工作人员立即联络相关部门负责人,并要求其限时赶到该中心。
不多时,在曹昶民的主持下,信访群众、某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信访工作人员等20余人围坐在会议室内召开协调会。
曹昶民认真倾听了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以及某县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经分析、认定群众反映问题属实后,曹昶民责成相关负责人尽快拿出具体方案,明确此问题该由谁负责、谁落实,并在60天内给群众一个说法……
会后,一位信访群众欣慰地说:“今天第一次来市人民信访接待中心反映问题,没承想市信访局的局领导亲自接待了我们。协调会上,县里、镇上答应限时给我们个说法……这下,就放心了,回家等消息呀!”“群众每一次的上访,都是做了长期的准备,所以我们在接访时一定要用心倾听。”曹昶民深有体会地说:“就信访工作而言,用心倾听信访群众的话,一来可以让群众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二来可以从群众的话中找到引发矛盾问题的关键线索,分析其诉求是否合理。在倾听的过程中,就要把信访群众诉求中合理和不合理的成分都找出来,对合理的要想尽办法解决到位,对不合理的要耐心用心解释到位。”
真情解民忧
市信访局处突处处长薛敬斋说,信访工作要先解决群众的情绪问题,再解决具体的问题,先听群众诉说,再给群众解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安徽籍农民工蔡某带领其工程队(由15名农民工组成),在我市某开发公司的地产项目中承揽电力工程。该工程款及工人工资共计340万元。工程结束后,开发公司只支付给蔡某的工程队160万元工程款。工程队迟迟拿不到剩余的180万元(包括110万元的工人工资)。经查,其原因是开发公司的项目经理携款(110万元工人工资)潜逃。
听闻蔡某等农民工的遭遇,薛敬斋说:“农民工兄弟们,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大家先别着急。请放心,只要情况属实,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大家追回工资!等我的好消息吧!”
随即,薛敬斋立即行动,协调公安经侦、劳动监察、住建等部门人员,多次前往施工现场调查、取证。经多方共同努力,该开发商最终特事特办,将110万元的工资发放到位。农民工们激动地说:“我们在外打拼就是为了多挣些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感谢政府、感谢信访工作人员,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工资到手了,我们就可以安心回老家收秋啦!”
“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群众通过信访反映问题,大多是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找到信访部门,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薛敬斋说,以人为本做信访,必须认真负责地处理群众的每一封来信,接待好群众的每一次来访。信访工作人员只要真情面对、真心化解,就没有解不了的结、化不开的怨、停不了的访。
(转载自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