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27处新“国保”丰富江苏文明谱系
16日下午,762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公布,包括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我省共入选27处,其中新增25处,2处拓展项目分别为淮安板闸遗址和中山陵附属革命历史图书馆旧址。到此,我省“国保”达到251处,继续居全国前列。
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27处“国保”级文保单位包括7处古遗址、1处古墓葬、8处古建筑、10处近现代建筑以及3处其他类文物,它们进一步丰富了江苏文明谱系。
入选的古遗址有相当部分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节点。距今8000年前的泗洪顺山集遗址一经发现就将江苏古代文明往前推进了1500年,考古人员还在那里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陶灶,顺山集遗址考古不但填补了淮河下游远古文明的缺环,而且见证了各种文明在此地交流融汇。顺山集遗址附近的韩井遗址是一处面积5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这里发现了水稻田遗迹和已经驯化的水稻,它证明了8000年前淮河下游的先民正处于从渔夫、猎人向农夫转变的过程中。韩井遗址的水稻田遗迹是世界最早,为研究东亚地区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样本。常州寺墩遗址和兴化蒋庄遗址都是良渚文化晚期遗址,前者被认为可能是与良渚古城相类似的文明中心区域,而蒋庄遗址则打破了良渚文化遗址不越过长江以北的传统学术观点,这些遗址对于探讨中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也证明了江苏在中华文明源流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2013年发现的隋炀帝墓此前没有申报任何级别的文保单位,此次“一步登天”晋级国保实属意料之中。在当地房地产开发时,考古人员在一处厕所下的地层中意外发现了隋炀帝墓,引发轰动。虽然当时对墓葬真伪有质疑,但是考古中发现的“随(注:原文如此)故炀帝墓志”、十三环蹀躞带和高等级凤冠等,明白无误地表明那里就是隋炀帝和萧后的合葬墓,千年之后,隋炀帝的葬地终于重见天日。
南京市入选的四处近现代建筑进一步凸显了其作为民国首都的城市特点。马林医院旧址始建于1892年,是南京第一座西式医院,也是今南京鼓楼医院的前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救治了大量伤兵和难民,其中包括著名的幸存者李秀英。日本驻南京大使馆旧址见证了1935年至1945年七七事变前后、南京沦陷和日本投降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今已经修缮完成,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建成于1936年,是中西合璧新中式建筑的代表之一,是江苏省美术馆的前身,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美术馆。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位于南京鼓楼区,办事处从成立到撤离只有三个月,但却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营救、接待了1000多名身陷囹圄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
红色文物是此次入选文物的一大亮点,它们承载了革命的烽火岁月和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三师粉碎了日伪军的两次大“扫荡”,为纪念数百次战斗牺牲的烈士,在阜宁兴建了纪念塔,纪念塔曾于1947年被国民党军队轰塌,1959年重建;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淮安盱眙,1943年至1949年,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等曾在这里指挥部队与日伪军浴血奋战,旧址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民居样式的院落和茅草房,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安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位于淮安市,华中分局成立于1945年,并在当地驻有一年时间,是抗日战争胜利到解放战争爆发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华中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