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果果”变成了“金豆豆”——西宁海关精准施策助力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

原标题:“红果果”变成了“金豆豆”——西宁海关精准施策助力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

种植面积由首次规模化种植的9万亩(0.6万公顷)增加到51.6万亩(3.44万公顷),年生产总量从800多吨上升到近9万吨,出口量从2009年的18.2吨增加至2018年的400.8吨……

主产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柴达木枸杞,是青海省高原特色产品。多年来,在西宁海关精准帮扶下,柴达木有机枸杞成功打入欧盟、美国等地高端市场,得到了国际市场认可,出口国家和地区发展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目前海西州从事枸杞种植的企业、专业合作社达160余家,种植户8000余家,为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仅每年枸杞采摘一项,就可吸纳劳务人员达9万余人,劳务收入可达6亿多元,柴达木枸杞从“红果果”变成了“金豆豆”。

“现场检疫查验合格,出具植物检疫证书,予以放行。”8月31日,西宁源羚有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出口中国香港的有机枸杞顺利通关放行。

“2009年,一位加拿大客户看中了我们的高品质枸杞,拿到18.2吨的首个枸杞出口订单后,怎么把枸杞送出国门成了一个大难题;而今,我们企业逐步壮大,在西宁海关的帮助下,十年间出口量也逐年增大,最多的一年出口了240吨。”企业负责人武雪寅回忆道。他说,西宁海关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精准工作方案,派员进驻我们位于德令哈市的基地进行备案审核。工作人员会全程指导枸杞生产加工车间的厂房建设、原料溯源管理、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把控,帮助我们建立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防护计划,对枸杞加工、仓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并完善相关管理。

9月的“聚宝盆”柴达木生机盎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簇簇红艳艳的枸杞好似点缀在绿树丛中的红宝石。

在海西州格尔木市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枸杞生产线上,5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分级、去石、色选、人工拣选、包装等生产线源源不断的将原料加工成成品,这里每天可以加工处理10吨的有机枸杞干果。

企业副总经理唐兴海说:“现在产品出口非常便捷,几乎我们一报关就可以马上拿到通关单号。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枸杞产业遭遇瓶颈期的时候,海关对出口食品农产品监管模式的改进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和鼓舞。”

据西宁海关负责人介绍,西宁海关每年根据年初制定的抽样检验及风险监测计划对关区重点出口食品农产品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风险产品和高风险检测项目。出口食品农产品申报后,海关根据系统抽中情况来实施检验检疫,对被系统抽中的按照要求实施抽检,对未被系统抽中的直接审单放行。这项改革在确保进出口高风险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让低风险产品实现“即报即放”,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检验检疫的针对性和监管的有效性,而且缩短了检验检疫时长,提升了通关效率。

2016年,我国重启有机枸杞试点认证工作。由于青海枸杞种植区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青海枸杞的优良品质,在西宁海关以及青海省商务厅、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等近一年的组织实施,青海省有机枸杞认证试点工作圆满完成。青海有机枸杞认证试点的成功,提升了青海枸杞占领高端消费市场的能力,直接带动青海枸杞产业整体提质增效升级,实现农牧民增收,助力扶贫攻坚。目前,全国仅有青海省的3家企业通过了国内有机产品认证,青海有机枸杞认证面积和产量均名列全国前茅。

近年来,西宁海关牢牢把握“青海特色”,不断挖掘外贸潜力,积极申请枸杞品牌项目专项资金,开展青海枸杞品质评价、出口枸杞中烟碱的风险监测和青海出口枸杞质量安全溯源等体系建设,进一步帮助企业挖掘青海特色产品的出口潜力,着力提升青海省枸杞的品质和质量,加速推进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出口。今年1至8月,青海省枸杞出口额1565万元,同比增长了13.5%。(田得乾仁青措)

相关阅读:
中华国乐文化博览周19日海口启幕 国庆节期间全省消费市场运行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