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触发式探头监测高空坠物:向技术要解决方案
以往的棘手难题,后来因技术进步迎刃而解,这类现象其实并不罕见。触发式探头监测高空坠物,为技术手段解决社会难题再添一例。
▲资料图。图文无关,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上海陋习排行榜”中,高空抛物名列第二。如何治理“高空抛物”?上海闵行启用了智慧房管监督平台。当地部分小区引入物联网技术,在居民楼下安装了高空抛物监测设备。在某试点小区里,高层楼每幢楼门洞口、绿化带的地面立杆上,都安装了8套仰拍的监控设备,可以将每幢楼的窗户都包含到拍摄范围内。
设置监拍设备监测高空抛物,最大的障碍是居民隐私之虑。而当地有关平台似乎已考虑到这份后顾之忧:探头是触发式的,平时不能看到视频画面,只有触发了事件后才会产生10秒前的视频回传;画面中能看到抛物的轨迹,但其清晰度不足以看清屋内情况。
高空抛物监测系统可以在不“侵犯”居民隐私的情况下,对所有楼层、房间坠落的物体进行全天候监拍,这无疑是好事。这样一来,高空坠物找不到肇事者、整栋楼“连坐”担责的情况,有望成为历史。
以往的棘手难题,后来因技术进步迎刃而解,这类现象其实并不罕见。触发式探头监测高空坠物,为技术手段解决社会难题再添一例。
事实上,触发式监拍并不是近来才有的技术,道路交通违法监拍系统和许多行车记录仪中的停车模式记录功能,早就用上了触发式监拍技术。在高空坠物事件频发、取证却成追责掣肘的背景下,用既有的技术破解难题,也是智慧城市构建大背景下的可行思路。
在监控探头在很多地方基本实现无缝隙覆盖的当下,用监拍治高空抛物,有时候就是个“增加仰拍角度”的问题。比起事发后警方和物管挨家挨户排查,或者费力对比肇事物件上存留的人体DNA,其成本未必就更高。
更何况,“物联”意味着,这类在重点点位广布“神经元”的系统,作用并不止于拍高空抛物。
值得一说的是,今年8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增加了涉“高空抛物坠物”的5条新规,明确致害人的侵权责任、职能机关的主管责任、建筑物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等。
如果说,这是从法律层面针对高空抛物坠物精准施治,那仰拍高空坠物设施则是向技术要“解决方案”。这二者不矛盾,还能相互补充。
用触发式探头监测高空坠物,是城市社区智能化管理的发展方向。这对人们也是提示:很多问题或许有技术化的解决思路,所以要相信技术的力量,相信创新的价值。
□马涤明(职员)
编辑陈静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