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小梦想走出大山 如今却要回归“田园”——浙江湖州城乡融合发展见闻

原标题:从小梦想走出大山如今却要回归“田园”——浙江湖州城乡融合发展见闻

新华社杭州10月3日电题:从小梦想走出大山如今却要回归“田园”——浙江湖州城乡融合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岳德亮

从小梦想着走出大山的沈晓琳未曾想到,3年前,已成为都市“白领”的她,还会重返农村老家,和父亲一起开办民宿创业。

“国庆节前两天,我们就已经进入了假日模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的清栖民宿,沈晓琳正在忙着插花造型,客人有的在院子里荡秋千、有的欣赏花卉造型、有的交流着附近的“打卡地”。

每逢节假日,对于沈晓琳来说,都是“累并快乐着”:招待远道而来休假的客人,会忙得直不起腰;接踵而至的订单更是“甜蜜的负担”。但是,在家门口赚钱,的的确确是件快乐的事情。

“小时候的梦想,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大山,所以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城市里工作。”但是,不经意间家乡已经发生了变化,洋家乐、农家乐等业态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现在我们农村不比城市差,守着金山银山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谋生?”沈晓琳说出了回归“田园”的原因,“在我们村子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已有100多人。”

仙潭村党支部书记沈连根说,2018年来仙潭村的游客达到12万人次,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

这样的乡村,在湖州已经越来越普遍。李志友经营的养鸡合作社,每年营业额达到200多万元,他回乡创业,还带动了周边十多户农家的转型,引领更多村民走上绿色致富之路。而当年初中毕业后的李志友则是一心想着在大城市闯荡,“根本不想再回来。”

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高禹村是李志友家乡,因为地理等原因一直发展受限,甚至被称为安吉的“北大荒”。李志友少年时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当时只有一条土路,骑自行车必须带根棍子,用来刮掉车轮上的泥。”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尤其是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李志友的家乡生态经济之路越走越宽。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我们村子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讨论可参与、所有决定都签字……以往‘散乱’的民心渐渐聚在一起。”高禹村党委书记李更正说,现在村里有产业,村民有主业,2018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829万元;建有图书馆、数字电影院、移民博物馆……村民的生活,不比城里的市民逊色。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湖州市乡村振兴发展评价报告(2018)》显示,2018年湖州乡村振兴发展总指标分值为93.39分,接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农民和市民一样,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相关阅读:
北京小学生把“最美的声音献祖国” 假日逛街│商场变变变!变运动场、变歌舞厅、变时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