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问计香港经济:解决高房价,推动香港与内地经济协同发展
香港应发挥金融中心的相对优势,深圳等地也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水平,共同构建国际化科创中心。
“目前,香港局势正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这是近日国务院港澳办就当前香港局势发表的看法。
下一步,香港经济要怎么走?香港经济将如何更好地发展?香港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应如何联动?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深圳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
对于如何实现香港与内地经济的“齐飞”,专家们形成的共识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香港应发挥金融中心的相对优势,深圳等地也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水平,共同构建国际化科创中心。其中,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研究人才的自由流动,是很好的突破口,目前已有不少城市通过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吸引香港的高端人才。
目前香港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香港始终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
贾康:从经济模式上看,香港变化不大。过去香港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由港制度框架,近些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更加突出的金融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有着跨区域的影响。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其影响不限于南海或者亚洲,它有世界性影响。香港的金融发展重点在要素流动方面,制度方面是最高标准。
在土地资源方面,香港土地资金控制办法跟深圳不同。“用地皮”的方式引导资本从香港往深圳流动,香港很多制造业产能转到深圳、珠三角。值得注意的是,深圳GDP超过香港,表明深圳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但是,在金融、医疗、教育、信息方面,深圳与香港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连平:从经济结构来说,香港始终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从产业结构来说,香港主要依靠房地产、金融和商贸,房地产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香港收入高的人比较多,国际资本流动十分便利,地价和房价容易被抬高。
所以,香港需要转型,需要更好地依靠金融、贸易平台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从这一角度看,香港需要更好地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从地域范围和人口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是世界最大湾区,将来总产值和人均产值也会是最大的。
丁爽:近期香港经济的确是面临着下行的压力。首先是受到外部波动环境的影响,香港作为航运中心,贸易量也在减少。同时,由于香港内部社会环境的不稳定,使得来港旅游人数减少,零售商业网点提前关门,来港消费估计会进一步缩水。这同时也影响到投资,目前很多可以提振经济的投资项目因为立法会的暂停推不出来。
中长期来看,香港经济的增长的确会比内地慢,尤其是跟大湾区其他的城市相比。香港的人均GDP还是高于内地,接近5万美元,且失业率在2.9%,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比较成熟、发达的阶段,随着人口开始老龄化,潜在增长率不高。同时从经济规模上看,深圳的GDP总额已经超出了香港。
但我认为香港的贸易跟金融中心的地位很难被替代。首先香港的法律等制度是内地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这是香港发展很重要的基石,同时,香港经济的自由度也处于世界前列,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发表“2019经济自由度指数”,香港连续第25年蝉联第一位。
陶一桃:一方面,香港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地区,是一个购物天堂,有着国际枢纽的地位,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另一方面香港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化的产业链,就是金融业和服务业。
如何解决香港的房价和贫富差距问题?
提高土地和房屋的供应,社会政策托底方面有很多资源调动
贾康:香港一定程度上存在收入分配和财务差距的问题,但不是特别过分,美国等市场经济国家都有类似问题。
连平:贫富差距在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并不奇怪,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贫富差距更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问题可能是常见现象。作为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怎么控制好物价,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怎么给予有效保障,这是很重要的。香港政府收入和积累都很丰厚,我认为其完全有能力缓解贫困人群收入问题。
房价问题确实存在,这也是导致部分香港人对目前生活不满意的一个原因。虽然香港区域范围比较小,并不表明他们没有土地。房地产问题存在结构性问题,关键还是供求关系问题,目前香港的土地供给是不足的。首先,土地是可以开发的、可以填海,还有就是通过大湾区建设利用好内地的土地资源,这个问题有可能加以缓解。从低收入群体基本的生活需求来看,住房问题必须加以突破。
丁爽:香港房价过高、贫富差距大的问题的确是比较严重的。由于香港是世界上是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政府向来推崇市场经济,政府尽量少干预。在这种背景下和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贫富分化、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
但最近也有一些变化,看到香港政府正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提高土地和房屋的供应,特别是通过公租房解决一部分人的基础住房需求。香港的经济实力很强,积累了1.1万亿的财政储备,从社会政策托底方面,是有很多资源可以调动的。但是一些利益集团会对政府有一定制约,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陶一桃:土地是硬约束,住房是硬需求。面对硬需求、硬约束,价格上涨是市场规律,关键不在于房价上涨高低问题,关键在于政府能否为平民百姓提供带有公共物品性质的住房。
贫富差距大,是各个国家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北欧一些高福利社会通过高税收来抑制社会的贫富差距,它们做得很好。当中产占据社会主体,形成棒槌型社会时,可以通过高税收的方式调节,为全民提供共享的、普惠的、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来消除贫富差距。比如,提供普惠的、全民共享的公共医疗和公共教育。
对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何建议?
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应该联动、互相促进
贾康:香港经济想要更好地发展,相对优势不能丧失。目前来看,没有迹象表明香港将丧失金融中心地位,其还是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金融中心。现在自身不稳定的社会形势给香港的社会评价减分,很多人还是希望经过调整以后,香港能够恢复平静和谐的局面。
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应该联动、互相促进,因为它们总体关系是互补的。粤港澳大湾区强调珠三角跟港澳一体化,深圳、广东要更好地向香港、澳门国际化、高标准营商环境看齐,这也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连平:香港与内地的联动空间很大。人员流动比过去好得多,但是也有不少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的还是资本流动有难度,目前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资本和金融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尚处于推进过程中,属于有限的资本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际环境下,完全放开资本流动会带来很多压力。市场条件还不成熟,可以逐步推进,但不宜一下子全部放开。大幅放开容易造成资本外流的压力,当前态势下需要十分谨慎。
丁爽: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框架,让各个城市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制造业、技术创新、服务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合作。同时凭借香港独特的体制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也利用内地中高速发展的优势,带动香港进一步发展。我们(渣打银行)也对我们的企业做过一些调查,大多数企业还是很看好粤港澳带来的机会。
陶一桃:要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要求,将深圳和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它的区域引擎作用,发展成为国际科创中心。
香港的大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还有香港的科研机构、香港科技园、香港数码港、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设计中心、香港创新中心等等,这些都是世界级的科创中心。研究成果需要孵化,孵化需要产业园,孵化出成品之后要通过论证,论证过关要进行批量生产将之产业化。香港缺的是这样的空间。
深圳具备相当丰厚的高科技人才和创新空间,港深两地的有机融合,将使深圳和香港两地成为极富辐射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另外,深港两地合作,深圳蛇口前海自贸区、深港合作的河套地区的发展,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将会为香港青年人提供更多、更丰富、更具有创新空间的就业环境,解决其就业问题。
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应如何联动?
促进要素流动,在互补框架下更好地调动潜力
贾康:目前合作模式可以看到。比如在金融深化发展上,深圳、广东应该向香港看齐,借助香港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在制造业(包括高端制造业)方面,香港要更多地借助深圳、广东的资源,两边应该相得益彰。
深交所应该更好地跟香港互联互通。深港通已有框架,以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应该可以更好地跨境结算、跨境交易、跨境兼并、众筹等,打造越来越多样化的金融市场势在必行。
港深两地应在互补框架下更好地调动潜力。有些要素流动是必然会出现的。粤港澳大湾区一提出,我们就看到,广东深圳、中山、江门等地纷纷推出地方政府的个人所得税办法,境外人才在当地个人所得税超过15%的部分以补贴方式退还,国务院已批准。
要素流动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本流动,上述政策可以让港澳高端人才到广东、深圳等地贡献其专业技能,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体化的趋向。甚至有人说以后会有港澳和深圳等地市民一体化的可能。个人所得税、市民身份是更好的要素流动和市民化的方式。
连平:“前店后场”是不错的模式,之后会继续存在。香港毕竟是一个城市,主要功能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方面。香港不可能去发展制造业,内地这么多城市也不可能都成为金融贸易中心。内地湾区的基本优势之一仍是丰沛的劳动力。
未来格局变化还有一个关键点,即内地湾区城市要发展先进、高水平的制造业,再借助香港的平台,使湾区的制造业再上一个台阶。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内地城市制造业门类较多、制造能力很强,但有部分属于中低端行业。如何达到更高水平,比如向日本、德国的制造业水平看齐,是值得思考的。
丁爽:内地的经济肯定会进一步地开放,但是其实开放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直接的开放,在直接开放的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利用香港市场的独特性,作为防风险的中间地带,间接对国际市场开放从经济角度也是非常合理的。
目前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已经在发挥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推出之后,大家谈的就是理财通,也就是除了股票外,还有一些可以进一步合作、融合的领域。
陶一桃:根据2017年知识产权署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具有创新力的区域,排在它之前的是东京横滨地区,排在它之后的是美国硅谷地区。当深圳能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时,当深港两地消除出入关的制度障碍时,当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研究人才的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时,香港与内地共同繁荣发展会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以此为起点带动香港社会经济发展。
遵循市场规则,按市场规则办事,这是非常重要的。深港合作当中,一方面,大陆的资源和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的空间,能为香港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香港依旧是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同时它又是成熟的、法治的市场经济社会。
新京报记者张姝欣陈鹏
编辑王宇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