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俄媒盛赞:中国找准为人民谋福祉之路

原标题:俄媒盛赞:中国找准为人民谋福祉之路

参考消息网10月1日报道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9月28日刊登《劳动报》观察家米哈伊尔·莫罗佐夫署名文章称,新中国10月1日迎来70华诞,总结某些成果恰逢其时。

文章指出,北京逐步攻克了现代化生产的所有领域。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很多高科技生产企业已经在全球占据领导地位。

文章还指出,未被遗忘的还有农业。70年间,中国的粮食年产量增长近5倍,2018年粮食年产量达到了13157.8亿斤,这些粮食养活了这个人口约占全球20%的泱泱大国。

北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水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自1989年以来,中国的水产品总产量一直稳居全球首位。2018年的水产品产量约达6460万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被现代化的新手段取代。目前,中国纳入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家庭农场已接近60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17万家。

文章称,对于老生常谈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问题。过去30年,中国GDP年均增速约达10%;近40年来,中国的GDP事实上已经翻了不知多少番,今年上半年的增速为6.3%。不单是俄罗斯,就连欧洲发达国家也无法望其项背。

文章强调,经济迅速增长,令人民福祉急剧提升,数亿人摆脱了贫困。

有统计为证:1949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7元,2018年已达到2822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近60倍。

1952年,中国每小时的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还不足300万元,如今,中国消费者1小时网上“买买买”就达11亿元。

1949年,走出国门看世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如同天方夜谭。如今,中国每小时有近1.9万人次出境旅游。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就已突破1.3亿人次。

文章还强调,从平均寿命的急剧增长中,不难窥见中国居民的生活及社会保障水平的飞跃。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人均预期寿命已从35岁提高至77岁。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走过弯路,却最终找准了所需的发展途径,成为全球强国。北京所选择的走向,契合全国人民的福祉。国家蒸蒸日上,民族渴望成功并终将实现辉煌。

相关阅读:
志愿者:为鸽子车施划点位 在电视中看到劳动成果 松江创新方式让主题教育“润物细无声”“良久有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