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柯文哲任主席的“台湾民众党”备受注目 专家解读

原标题:仇长根:台2020选举小党动向与走向观察

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立委”选举前夕,小党“喜乐岛联盟”“台湾基层联盟党”、陈水扁为精神领袖的所谓“一边一国行动党”、前台南市长苏焕智为召集人的“台湾维新党”等纷纷成立。尤其,台北市长柯文哲任主席成立的“台湾民众党”备受注目。以往代表第三政治力量的小党,从未像现今来势汹汹,其动向与走向如何?以及对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

柯文哲任主席的“台湾民众党”备受注目 专家解读

1、小党纷纷成立抢夺“政党票”。《政党法》规定,只要提满10席“区域立委”参选、“政党票”超过5%门槛,就可依得票率分配“不分区立委”。上届“立委”选举,亲民党和时代力量“政党票”均超过门槛,分别获得3席、2席“不分区立委”。同时《政党法》规定,政党不论大小,所得“政党票”达到3.5%门槛,即可获每年每票50元新台币补助。上届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时代力量、新党五个党超过“政党票”门槛,分别获得每年2.6亿、1.6亿、3974万、3721万、2550万元新台币的政党补助款。此次,“喜乐岛联盟”推荐吕秀莲登记连署参选,目的藉吕冲高“政党票”;陈水扁公开喊话要“政党票”,向民进党提出礼让给“一边一国行动党”三席“不分区立委”;“时代力量”暂定不提地区领导人参选人,目标也想主攻“政党票”;亲民党、新党等众多小党参与竞争瓜分“政党票”,恐会造成立法机构三党不过半且“零碎化”。事实上,补助款不仅能用于政党正常运作,也可帮助政党积蓄政治能量,更重要的是有利政党政客延续、扩大其政治生命。

2、“时和势”给第三政治力量小党派机会。2020两项选举,国、民两党权争和各自内部权斗异常激烈,诡谲复杂。正是蓝、绿陷入内部困局之际,给政治企图心旺盛的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创造了机会,借机成立了台湾民众党。而且,一段时间来,台湾首富郭台铭、政坛元老王金平等玩起政治“戏码”,一度向柯“靠拢”,试图形成“郭柯王”结盟。柯和台湾民众党为何会有如此魅力?表面上看是柯主动引诱、力拱郭参选,称“郭是最理想的参选人”,刻意放话、制造“郭柯王”合作表象。然而,最重要的还是“郭王”看重新的第三政治力量的代表柯文哲手中有“选票”。尽管三人各自精算利益得失,交易与合作难度甚高而暂时破局,郭未参与2020连署竞选,柯、王也没有去“中选会”登记,或无法去领表参与连署,势力单薄的王也逐步被“边缘化”。但客观事实证明一点,即代表第三政治力量的小党只要有“选票”,蓝、绿总会有人“叛离投靠”或“合作结盟”,就看各自的利益与条件交换如何摆平。

3、民意有选择除蓝绿之外的需求。已成立33年的民进党,不断蚕食国民党的各级政权,直至2000年、2004年、2016年三次选举,民进党取得台湾地区执政地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当然是台湾民众“非蓝即绿”的选择。2000年民进党首次,2008年蓝绿政党轮替,民众支持国民党重返执政;2016年再次政党轮替,民众支持民进党重返执政。但开放党禁后,如今“小党林立”达300多个。台湾民众眼里,以前国民党长期“一家独大”,现民进党步国民党后尘,大搞“绿色恐怖”,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蓝、绿政党恶斗,你死我活,民生得不到该有的提升,“台湾苦人多”,与台湾及民众休戚相关的两岸关系,时好时坏、敌对紧张,台湾选民开始对国、民两党感叹失望。所以,“庶民觉醒”,中间选民、青年学生、社会底层群众等弱势群体,别无选择之下,希望选择第三种政治力量小党,期待“自救”。由此,2020选举“庶民与精英”对决、小党与大党抢票的成份。势必将大增。

4、台湾第三政治力量“弱中有势”。过去几十年选举中,小党不论蓝、绿或其它颜色,都能拿到不少选票。2016年“立委”选举,10多个小党获得“政党票”超过350万,占26%。其中,亲民党、“时代力量”、新党分别获得6.5、6.1、4.1,均超过3.5%门槛。2018年“九合一”选举,22个县市长中无党籍获得1席、县市议员276席、乡镇市长81席、最基层的村里长6231席,总得票149万,占30%。显然,蓝、绿之外的第三政治力量,在台湾政治舞台总占有一席之地。2020选举和“立委”选举,像柯P这样虽然常讲错话、常道谦,但有话直说,批“蓝绿不分垃圾”,讽刺“台湾只剩草包和菜包可选”(指韩和蔡),台湾民众,尤其青年人喜欢这种“政治素人”不拐弯抹角的直爽性格和语言。台湾民众党将是2020选民支持超越蓝、绿的另一种选择。目前看,郭对国民党强烈不满无法疏通,“郭韩”心结未解,“是韩不投”的“郭粉”票是否转移给民众党?甚至转投给民进党?有待进一步观察。

5、小党基本是“一人党”或少数人党。综观近二十多年新成立的小党,基本上由少数政治精英领头组成,有的仅由一人撑起整个政党,最明显的是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曾经身居国民党要职,先后任党的秘书长、台湾省长等,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党内高手。2000年另立山头成立亲民党,曾取得“立法院”46个席位,占总席次225席的20.4%。至今,宋己参加过2000、2004(与连战搭档)、2012、2016四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一次台北市长选战,虽然均败北,但一直没有退意。2016年选举,宋竟然还能获得158万票,得票率12.8%。在第三政治力量中,宋发挥以“母鸡带小鸡”效应,其目的就是要撑住亲民党,上届选举“区域立委”虽全军尽墨,但“政党票”超过门槛,获得6.5%,取得3席“不分区立委”席次。2020年77岁的宋“宝刀未老”,手中拥有亲民党直接提名候选人参选地区领导人资格,成为第三政治力量中的“香饽饽”,且正在运筹如何保存并扩大亲民党实力。

6、小党各自为主分而自治难成合力。每次选举国、民两党各自都在同阵营进行艰苦的整合,希望“一加一大于二”。以泛蓝为例,迄今唯一一次算是勉强整合成功“连宋配”参选2004,但选后又分裂。利益驱动与政治交换,确有个案成功。去年“九合一”选举,蓝、绿都有脱党投靠对方阵营,如参选台南市议长获国民党支持胜出而遭民进党除名的郭信良,今年又“变脸”回绿营挺蔡英文。但总体上小党不会归顺大党,整合也难以成功。因为,政党各自的政治目标与理念不尽相同;各自的政治能量与利益不尽一致;各自结集组成的政治人物来自不同的方向。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此,第三政治力量小党在台湾政治舞台始终会扮演一定的角色,成为“关键性少数”。而且,每个政治时段就会有新的小党成为“主力军”。2016“立委”选举,同属深绿阵营的台联党被“时代力量”挤掉;明年选举台湾民众党现有支持度如能持续,势将取代“时代力量”成为第三大党。

7、小党资源极为有限生存困难。政治很现实,政治讲实力,政治很残酷。台湾现行“选制”不利小党,地区领导人候选人必须由上届选举达到总有效票数5%以上政党推荐,并缴纳保证金1500万元新台币。非政党推荐参选人须申请经公民连署达到最近一次“立委”选举人总数的1.5%,并先缴交连署保证金100万元新台币,通过连署门槛后再缴交1500万元新台币保证金才能参选,这对多数小党来讲确有困难。“立委”选举采取“单一选区两票制”,基本变成蓝、绿对决的局面。但有些实力的小党可以寄望“政党票”分得席次占有台湾政治舞台。因此,长远看小党命运,依一般规律新组建的小党总是“高开低走”,要想“光环”持久很难做到。而林林总总的小党,本身人才及资源匮乏,赤手空拳,单打独斗,加上政治理念“极端化”,得不到主流民意支持,还要受制于执政当局的打压,使得多数小党名存实亡。过往即使有李登辉支持的“极独”小党台联党命也不长,2015年成立由民进党力挺的“极独”小党时代力量也好景不长,两位党主席先后辞职,两位“立委”先后退党,1位“立委”被除名,整个党渐渐弱化。

8、第三政治力量小党随时可能突起。目前看,郭台铭退出国民党不参与2020连署竞选,但仍“不放弃参与政治事务”,“郭柯合”小动作不断;王金平“顺着因缘走”,试图成立民主联盟,扬言“参选到底”,下一步动向仍是谜团。民进党原“阁揆”赖清德会扮演何种角色?吕秀莲退出民进党参选;新党提名“杨陈配”(杨世光、陈丽玲)参选;宋为避免亲民党“泡沫化”,11月22日前会不会有一场第三政治力量小党合作“大戏”,有待观察。尤其,柯文哲由医生走上从政之路,近五年历练已不再是昔日的“政治素人”,政治盘算与权谋,不亚于政坛老手。台湾民众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目前民调显示有约一成支持度,已成事实上的第三大党。迎战2020选举,虽说柯与“郭王”结盟暂时破局对柯有损,但如果能得到“郭王”粉丝转向支持,将是一股令蓝、绿生畏的政治力量。

总之,台湾政党政治发展,从国民党“一家独大”,到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轮替执政,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第三政治力量的“兴起、衰弱、泡沫、再兴起”。这种格局,循环不断,已成规律。因为,理智、理性的台湾选民对蓝、绿之外的第三政治力量小党,还是有所期待;蓝绿之外的小党都希望有自己的主体性,会努力地去争取选民而求生存;小党生存空间不会窒息而始终存在,但难成大气候,总趋势“泡沫化”。

(作者仇长根,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相关阅读:
多哈田径世锦赛上 中国选手首次包揽这项目前三名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