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盐碱地如何变身丰美草场?我们去源头看了看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王颖)九月末的坝上,秋色正好,草色或青绿或暖黄,在沽源县近万亩的草场,足足长到1米多高的牧草,完美还原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成群的鸟儿在天空起落,草籽与小虫让这个草场也成为小鸟们离不开的“食堂”。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制作
难以想象,眼前的这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场,曾是大片盐碱地。就在20多年前,这里还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碱斑,很多地方甚至寸草不生,牛羊吃不饱,牧民难以谋生。
成群的鸟儿在天空起落。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是什么让这片土地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前,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国家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也在这里发现了草原生态恢复背后的秘密。
国家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爱草懂草的农大教授。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爱草懂草的农大教授,离不开草原的淳朴牧民,一支潜心钻研的草业科研团队,100多项草原生态恢复与保护技术……让曾经的盐碱滩,终于披上了久违的绿装。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王颖
编辑杨亦静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