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媒记者走访延安 观察现代中国壮丽景象

原标题:外媒记者走访延安观察现代中国壮丽景象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近日外媒记者走访延安,以此观察现代中国的壮丽景象。

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9月27日报道,尤(音)女士记起父亲在病榻上观看阅兵的情景,泪水奔涌而出。那是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当时,她把电视推到距离父亲病床只有几米远的地方。“爸,看呀,你能看见吗?你要是听不见,能看见吗?”她呼唤着父亲,忍不住哭了起来。

尤女士已故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当初他违抗父命改了自己的名字,从西安步行350公里到延安参加红军。延安这座小城是长征的终点,坐落在覆盖着标志性黄土的高原上。在1935年之后的十年里,这里成了共产党在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土地上的根据地。

报道称,为更多地了解父亲在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女士开始了探寻。本月,在父亲去世十年后,尤女士第一次来到延安。

当年她的父亲到达延安时,中国正在遭受日本的攻击。他之前曾在西安教唱抗日歌曲,于是申请加入鲁艺(鲁迅艺术学院——本网注)。

不过他的财会技能很快被证明对革命更有价值。尤女士的父亲成了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工作重点是为革命提供后勤保障。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小兵说,1937年过后,延安这座小城成了吸引学者、作家和艺术家的磁石。在之后的十年里,4万人奔赴这里。

张小兵说:“当时延安可能是全国文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因为许多著名知识分子都聚集在这里。”

报道称,延安还是中国教育体系的起点,那里成立了女子学院、军事学院和职业学院,在强调意识形态的同时也注重培养技能。

张小兵说:“延安有一套非常先进的干部培养体系,毛泽东和一些重要的意识形态领域专家会直接给学生上课。”

张小兵认为延安的故事与人有关。他说:“毛泽东和他的队伍抵达时,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需要粮食、盐和用来做鞋的草。但那时是10月,根本没有草,大部分士兵只能打赤脚。”

报道称,延安也是统一战线政策形成的地方。

张小兵说:“在延安时期,统一战线的概念更为广泛。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中,统一战线中有国民党人士、地主,以及一切可以和日本人作战的力量。”

报道称,现年67岁的丁先生半个世纪前到了延安。他是来到延安穷乡僻壤的2.8万名北京学生之一。

丁先生被派往黄陵县,他回忆说:“我那时只有15岁。我刚到时,这里非常穷,条件很差。”

丁先生本月重访延安。他说:“与50年前相比,物质上的改变令人惊叹。中国人基本上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外,70岁的马光明(音)正摆好姿势和同行的退伍老兵合影,纪念他们参军50周年。他说:“我与共和国同龄。”

马光明说:“国家正变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强大。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他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关阅读:
2019年日本票冠新海诚《天气之子》11月1日来中国 国足:征调鲁能刘洋参加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