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拦沙入黄显“功夫”——黄土高原无定河畔淤地坝见闻

原标题:拦沙入黄显“功夫”——黄土高原无定河畔淤地坝见闻

新华社西安9月28日电题:拦沙入黄显“功夫”——黄土高原无定河畔淤地坝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邵瑞

在一番细致考察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将他领衔的黄土高原淤地坝新材料新技术示范项目,落在了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畔、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腹地的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辛店试验场,并把其中的一个淤地坝——白草洼坝作为“柔性溢洪道”研究对象。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在千沟万壑中筑起的淤地坝,则是减少泥沙入黄的拦沙“卫士”。记者近日来到绥德水保站距离陕西省绥德县城1.2公里的无定河畔辛店试验场,对淤地坝进行了一番探究。

绥德水保站辛店试验场副场长崔乐乐告诉记者,这里既创建了陕北第一座大型淤地坝,也有最新的淤地坝科研项目正在进行,是淤地坝实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重镇。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百姓摸索出来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它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一道人工屏障,从而起到“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作用。

“从1953年开始,绥德水保站开展淤地坝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在黄河中游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的绥德水保站辛店试验场场长白平良说,黄土高原有着数百年发展历史的淤地坝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共有11万多座淤地坝。

走进辛店试验场,首先是支沟——小石沟的7个小型淤地坝相继出现,坝地里种着不同的植物,坝上立着介绍牌。7个淤地坝中,5个建于1954年、两个建于1979年,均在2003年和2004年有所加高。7个淤地坝明确了技术负责人,负责每座坝的“三大件”——坝体、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以及排洪渠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把控,为坝系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小石沟7个坝连在一起,形成淤地坝坝系,更稳定地保证下游的防洪安全。”崔乐乐说,一条沟内修建多个淤地坝,主要目的是滞洪、拦泥、减轻黄河泥沙,淤地、蓄水、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

从辛店沟主沟往上,是鸭峁沟2号坝,坝地种植有银杏和白皮松。鸭峁沟属于中型淤地坝,1956年建坝,2008年把坝加高到了将近19米,控制面积1.16平方公里,总库容达28万立方米。

沿着主沟继续向上,便是中科院院士陈祖煜作为“柔性溢洪道”研究对象的白草洼坝。陈祖煜团队在这个1960年建坝、2008年加高了的中型坝上,正在示范土工布(膜)新材料。

白草洼下游,是陈祖煜团队为配合试验研究项目正在改建中的试验场3号坝,坝的上下方各有一个蓄水池。据介绍,两个蓄水池分别用来循环调节水,人为控制放水,验证不同洪水条件下新材料所筑溢洪道的抗冲击能力,属于可控性破坏实验。

从试验场场部算起,一路上行1.4公里,到达辛店沟主沟最大的淤地坝——青阳峁坝。1964年建坝、2003年加高的青阳峁坝也属于中型坝,坝高24.5米,控制面积0.37平方公里,总库容15.21万立方米。

站在高处往沟里看,辛店沟1.77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已治理80%以上,堪称绥德县城山清水秀的后花园。在如此小的面积内建有22座淤地坝,也堪称中小型的淤地坝天然博物馆。

不过,距此5公里之外的绥德水保站韭园沟径流站,则有更大规模的淤地坝。作为无定河一级支流,韭园沟流域面积70.7平方公里,主沟长18公里,建设了253个淤地坝。

在更广阔的黄土高原,则建有11万多座大小不一的淤地坝,尤其是在多沙粗沙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为淤地坝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崔乐乐说。

几十高校共办开学典礼 市委书记给新生送“礼包” 韩国瑜批绿营:再给4年只有老天爷知道台湾变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