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交建团音乐会见证新中国70年交响事业蓬勃发展

原标题:上交建团音乐会见证新中国70年交响事业蓬勃发展

“我进入上交时,乐团里以外国乐手为主,只有12位中国演奏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上交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乐手。”96岁的郑德仁坐在轮椅上,难掩激动神色。

9月27日晚,在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下,以本乐季驻团艺术家周天新作《礼献》的世界首演开篇,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0周年庆典音乐会拉开序幕。音乐会尾声,郑德仁、柳和埙、潘寅林等13位上交历任首席一一走上舞台,霎时间掌声雷动。这些曾与上交并肩的先行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这支古老却常青的交响乐团如何用音符书写中国交响事业的新篇章。

13位重回故地的上交历任首席中,郑德仁年岁最长。作为中国低音提琴演奏的元老,他有不少学生,如今都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低音提琴演奏家,包括上交现任低音提琴首席。这是上交的传承。

在郑德仁的印象中,中国作品、中国乐手给上交带来独特的文化标识度。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是上海交响乐团蓬勃发展的70年。这一时期,上交创作演出了大量中国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至今,上交就委约创作了50余部作品,催生出包括朱践耳的十部交响曲、瞿维的《五指山随想曲》、陈其钢的《京剧瞬间》、赵麟的《度》、周龙的《山海经》等一大批“中国原创”。

当晚,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制作的“中国交响七十年”唱片首发,收录了70部创作于1949年以后的交响乐精选作品,展示了新中国70年来交响事业发展概貌。“中国交响乐从稚嫩趋于成熟,走过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懈追求的发展道路。”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表示。

上交的音乐版图中,一直囊括了极大比重的中国原创作品,也通过委约等方式,推出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饱含中国元素的优秀作品。何占豪、陈钢的《梁祝》,谭盾的《地图》等作品,都由上交首演并推向世界,上交因而也是迄今首演当代中国作品最多的交响乐团。

当晚世界首演的《礼献》即是最新力作,由曾获得格莱美提名的华人作曲家周天委约创作。“天仪穆穆。礼献既同。”周天介绍,《礼献》灵感取自沈约的乐府诗,旋律从壮阔到婉约,技巧从中国民族音调的应用到现代和声与强烈节拍的结合,力图用五音繁会的音乐语言展现当今交响乐团的无穷张力。

当晚,上交铜管声部现场吹响了科普兰的《平凡人的号角》,以此献给13位“老上交”,以及像他们一样为上海交响乐团奋斗,为共和国音乐事业奋斗的几代上交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乐手开始成为乐团主力,上交踏上大胆革新之路,成为国内首个与国际接轨组建理事单位的乐团,也是首个跨入职业化运营轨道、运作高质量年度音乐季且成功实行预售票制度的中国乐团。

除了助推“中国原创”,上交也通过不断地“走出去”,与世界对话,在国际舞台上磨砺自身。本次音乐会后的一个月内,上交音乐季将接连上演7场重磅演出。这些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国际一流乐团音乐季的豪华演出,集中亮相上交音乐季,显现了上交的品牌吸引力。

“上海交响乐团作为一个职业交响乐团,不曾中断也不曾停滞。”正如郑德仁所说,“从探索民族音乐如何与交响乐表现形式的融合,到每年大量委约新作诞生,上交用音乐传承,也用音乐沟通世界。”

相关阅读:
乌江航道:以舟楫之利续航运方兴未艾 技能人才培养要汇聚“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