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货记│便利蜂 街角小店里的70年巨变

原标题:国货记│便利蜂街角小店里的70年巨变

中国本土便利店也由过去的“追随者”变成如今的“引领者”。

国货记│便利蜂街角小店里的70年巨变

逛便利店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便利店这一最传统的业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凭票购买到无人收银,从定额配给到大数据决定门店商品,从遍布乡镇的供销社到无处不在的烟杂店、小卖部,从一味模仿日系风格到如今扬名海外的新一代本土便利店,中国本土便利店也由过去的“追随者”变成如今的“引领者”。

从供销社到小卖部的零售记忆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服玩具小人书……三尺柜台内商品琳琅满目,一有稀缺物品到货,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黄国源记得,在他的整个孩童时代,供销社就像是魔术师手中的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几乎承包了生活中所需的各种东西。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萌芽生长,各色“食杂店”、“小卖部”或“土便利”接棒“供销社”,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的“夫妻老婆店”开始承担家门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功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在70后李洲的成长过程中,小卖部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大多都是简简单单的门面,甚至有些连招牌都没有,小小的柜台上陈列着糖果等各种零食、玩具、作业本,灰暗的灯光下甚至有些杂乱,但这也是他小时候最爱的乐园。李洲记得,那时候去小卖部往往要攒上几天或很久的零花钱,一放学就紧紧地攥着手里的几毛钱,飞奔进去,迅速锁定自己最想要的玩具或零食,享受这不可多得的快乐时光。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有关“夫妻店”的改革声音此起彼伏,但作为商业体系里最细小的毛细血管,它们已渗透进居民的生活,极具韧性和活力。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700万家夫妻店,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绝大多数分布于乡镇、县级市和三四线城市,即便是在北上广,烟杂店、小卖部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开在社区里的小商店,平时不起眼,却是煎炒烹炸缺盐少醋时最不可或缺的“香饽饽”。

百花齐放开启现代便利店模式

“92南巡”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命运,作为离人们最近的零售形态,曾经的“小卖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现代化便利店的故事也由此开始。

也是在当年,香港怡和集团旗下的牛奶国际有限公司就获得国外品牌授权,把7-11便利店首次引入中国大陆市场,在深圳开出5家门店;1996年罗森在上海开出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店,把熬点、寿司等日本饮食文化及24小时营业的日式服务带入中国市场;2004年全家便利店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这也意味着,三大日系便利店悉数到齐。

而在过去的10年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本土便利店也一路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涌现出一大批本土连锁便利店品牌。如生活在珠三角的消费者,最早接触的是1993年开店的百里臣,接着是美宜佳和天福,上海人则最熟悉可的、快客、好德和良友,在北京则是1999年开出的物美,到了南京,苏果则更深入人心。

便利店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往的夫妻店往往是为满足家庭生活所需,不管是主妇们灶台上离不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孩子们需要的铅笔、作业本和小零嘴儿,便利店更多在家庭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去楼下小卖部买瓶酱油”便是最好的说明。

但在如今,便利店则走出家庭,成为都市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业态,从饮料瓜子矿泉水的休闲需求到包子盒饭咖啡蛋糕下午茶的刚需,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小而美”的便利店为小家庭和越来越多的单身群体提供了从早到晚一站式最便捷的服务。

数字驱动引领便利店未来

逛便利店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95后姚洁文熟练地自助打了一杯咖啡,转身从货架上挑了一个小蛋糕,然后到自助收银机结账,整个购买过程不超过5分钟。这一场景,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岩永正嗣看在眼里,当时他正带领数十家日本企业代表到便利蜂考察交流。

“在数字化方面,日系便利店没有很好发展,反而是便利蜂用数字化驱动便利店的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岩永正嗣感叹道。随后,《日本经济新闻》发文称,便利蜂是中国无人店的最佳答案,并啧啧称道便利蜂用中央系统代替人工决定门店运营的模式。日系便利店曾是中国本土便利店争相效仿的对象,如今反过来取经,中国的新兴便利店正不断地给传统便利店带来启示和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本土便利店至少经过了三次迭代,第一代本土便利店脱胎于本土区域性大型零售集团,20多年后,中国第四代本土便利店更加强调数据驱动。以便利蜂为例,数字化不仅体现在门店的自助结算系统,而且渗透进整个门店选址、陈列、销售、订货及后台运营、食品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通过对生产、物流、门店和消费者在内的全链路数字化,便利蜂得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便利店日常经营决策中人的不确定因素,实现“系统管店”。

同时,相较此前本土便利店“走出去难”的通病,这一代便利店正在打破区域性的“枷锁”,期望成为全国性成熟的便利店品牌。根据便利蜂方面给出的最新数据,自2017年2月开出首家门店以来,目前其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未来还将加速拓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便利店10.6万家,就便利店密度而言,还比不上日韩,但从发展速度看,行业销售额和门店数量最近几年都呈现两位数增长,而中国本土便利店正利用科技打破传统便利店的规则,成为本土便利店发展的加速器。

其实,便利店行业的变迁也是国家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的缩影,24小时便利店不只是一个日常意象,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指标,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城市里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便利店的灯光,甚至一条马路上连开几家。据预测,我国人均GDP在今年将超过10000美元,便利店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

国货记│便利蜂街角小店里的70年巨变

便利蜂的数字化不仅体现在门店的自助结算系统,而且渗透进整个门店选址、陈列、销售、订货及后台运营、食品安全管理等多方面。

【国货记忆】

●黄国源,生于上世纪50年代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所有东西都要凭票购买,粮油、猪肉、鸡蛋、火柴、肥皂、布,相比一些生活必需品,糖果算得上是“奢侈品”了,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美味。当年叔叔结婚的时候,凭结婚证领到糖票换了几两糖果,提前给了一颗,简直比过年还高兴。印象中,供销社的东西虽常常难以获得,但足斤足两、足尺足寸,买得安心。

【高光时刻】

1992年7-11便利店首次引入中国大陆市场。

1996年罗森在上海开出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店。

1999年物美在北京开店。

2004年全家便利店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2019年9月自2017年2月开出首家门店以来,便利蜂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1000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

新京报记者张晓荣

图资料图片

编辑彭雅莉校对赵琳

相关阅读:
标的公司千万账款难收回?广州浪奇拟终止收购百花香料 视频 新机场迎首架商业航班落地,消防车喷“水门”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