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港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台风过境后新片区道路上无积水
近日,在2019浦东新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上,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展示中心被授牌为“浦东新区公民素质实践基地”。
海绵城市是什么?临港这个全国最大的海绵城市试点地区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这家展示中心,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馆长俞香告诉记者,海绵城市最能从细节上体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海绵型道路:不惧台风暴雨
2016年4月,上海入选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位于临港,面积79平方公里。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临港试点区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临港试点区新建和改建的海绵型道路共计36公里,其中21公里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减少排入雨水管网的雨水量。雨水花园、调蓄模块等设施发挥源头蓄存作用,部分雨水在这些设施中滞留,避免全部雨水涌入雨水管道造成排水不畅,同时雨水还能在这些设施中得到净化。植草沟、旱溪等设施发挥转输作用,增加了雨水排放的通道,将道路雨水引入道路外人工湿地、水体,避免雨水长期滞留在道路内。
上月来袭的台风“利奇马”带来强降雨,临港试点区依靠海绵型道路与市政总院的技术支持,实现了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慧调度,很好地做到了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
海绵型小区:吸水蓄水净水
临港试点区已完成26个已建住宅小区的海绵化改造,改造小区总面积达到200公顷。同时,新开发房地产项目也要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不过,海绵化的改造过程,一度让部分居民不解。
俞香说,经常有居民专程前来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展示中心,询问“海绵城市有什么用?”这些问题,在展示中心参观,听过讲解后,有些居民仍似懂非懂。
不过,待海绵化改造完成后,前来询问的居民明显变少。各种海绵设施的共同作用使得小区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净水,就地对雨水进行消纳和净化,不仅解决了小区道路或停车位破损、局部地区易积水的问题,而且能够减少降雨高峰时段向小区外雨水管道排放的水量,有效减轻下游排水压力——人们都看见了实打实的效果。
海绵型校园公园:解决积水
学校方面,由上海海洋大学、海事大学、电力大学以及电机学院组成的临港大学城区域实施了海绵化提升工程,结合校园内部分积水问题及景观提升需求,将学校师生主持和参与的有关海绵研究运用于实践,从源头对雨水进行削减和净化。解决积水问题的同时,减少了雨水径流入河的污染。
公园方面,临港试点区新改建公园绿地500多公顷,新开河道40多公里,新增调蓄湖面51公顷,这些系统工程在平时发挥水质净化作用,同时新增水系和调蓄湖在暴雨时可为试点区提供超过90万方的调蓄容量,极大提高试点区应对暴雨的能力。“利奇马”台风期间,大量雨水进入旱溪等海绵设施,星空之境公园的步道路面毫无积水。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临港已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建成了包括河湖水系等蓝绿大海绵和道路、小区等中小海绵在内的完整海绵体,实现了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慧调度,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良好。随着临港新片区的落地,海绵城市建设将为新片区建设提供更加优越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