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原标题: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拍者君为大家寻找了6位共和国同龄人,

听他们讲述这70年里,

自己的人生故事。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姓名:刘家放

生日:1949年1月8日

刘家放1977年毕业于吉林医科大学,历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他一生从事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刘家放(左一)大学时与同学们的合影。

刘家放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医学的教学理念也在发生改变。

新中国成立前,中医学的传承主要靠“师傅带徒弟”。1949年以后,中医学逐渐转变为学院培养,将现代西医学的部分理念注入传统中医学。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刘家放年轻时的工作照。

在他看来,自己这一生过得算是“水到渠成”。

今年生日那天,刘家放创作了一首诗歌以求自勉:“年至七十未悬车,只为消遣无所期。未解岐黄精髓论,愧对家族大国医。雕虫小技亦仁术,身在杏林尽所及。随心所欲不逾矩,与君携手共古稀。”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姓名:孙晓兰

生日:1949年1月10日

孙晓兰把自己的人生划分为3个阶段:求学、工作、助学。退休后,孙晓兰不但重回校园当起了旁听生,她还开启了一件持续至今的事业——助学。

从1998年起,由孙晓兰发起的“助学亲友团”持续资助了1000多名学生,助学总金额高达百万元。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孙晓兰年轻时与同事们的合影。

孙晓兰喜欢把助学称为“双助”: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物质需求,更关注他们的心灵需求;不仅要帮助学生成长,还要与他们共同成长。她常说,学生们的干净和质朴,一直影响着自己,也激励着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她的工作室里,有这样一句引人注目的话:“用时光的刻刀,雕出生命的美丽。”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姓名:那保平

生日:1949年1月19日

那保平从小生活在前门西河沿街,至今没有搬过家。改革开放后,她和同事响应国家号召下海经商,从北京批发服装去山西卖。但因为不好意思提价,第一次经商以亏损告终。后来那保平主动学习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利用单位闲置资源办起了被服厂,第二次经商做得有声有色。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 45岁的那保平

退休后,那保平更加喜欢经济这门学科,不但考了会计证,还学会了网上报税。她总是告诉自己:“要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姓名:吴继林

生日:1949年3月28日

1999年离开单位前,吴继林做过采购员、卫生员等工作。2004年,闲不住的吴继林又到社区发挥余热,做起了社区支部书记。

空闲的时候,吴继林常到陶然亭公园遛弯,他还喜欢看报读新闻。现在,他还喜欢上了用“学习强国”APP了解时事,答题学习。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吴继林从30岁到60岁的部分证件照。

他希望自己未来可以:“生活幸福,美梦成真。”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姓名:黄秋芳

生日:1949年12月19日

黄秋芳年轻时是衬衫厂的财务,喜欢唱歌、跳舞,退休后迷上了爬山,常去香山玩。

这么多年来,她感觉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还要再三思忖了。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黄秋芳香山留影。

她给自己写下的寄语是:“端正态度、学会自制、克服依赖、告别懒惰,成功就在下一站向你招手。”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姓名:刘邦华

生日:1949年12月20日

刘邦华年轻时的理想是当兵,但因为视力不达标,与理想擦肩而过。后来他追随父亲的脚步,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从一线建筑工人到管理人员,刘邦华一干就是一辈子。

他说:“我们这辈人一直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观念。”他对以前老师说的“建筑工人伟大,能够在一张白纸上面绘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句话深有体会。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刘邦华年轻时的照片。

听共和国同龄人讲:我这七十年

△刘邦华与妻子的结婚照。

刘邦华回忆自己70年代末参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项目建设时,整个工地只有一台塔吊,那时候全北京市也没几台。他说:“如今的现代化施工水平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

他感慨道:“退休后,我赶上了好时代,希望能和年轻的朋友们一道,为实现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

他们生于1949年。

岁月虽然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

但同时也给予了他们自强不息的品格,

他们激励着年轻人继续前行。

祝共和国同龄人们身体健康,

祝我们的伟大国家繁荣昌盛。

图文新京报记者王嘉宁侯少卿

编辑陈婉婷校对王心

相关阅读:
乡愁里的中国 中央政法委书记南下回京后 部署了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