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新中国奠基》展品捐赠者共聚香山,讲述革命光辉往事

原标题:《为新中国奠基》展品捐赠者共聚香山,讲述革命光辉往事

香山革命纪念馆邀请多位主要展览文物捐赠者观展,讲述“宝贝”背后的光辉往事。

新京报讯(记者周依)自《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幕以来,客流不断。9月20日上午,纪念馆邀请了时任中央军委作战部参谋赵光琛等多位主要展览文物捐赠者观展。他们共聚香山,讲述起这些“宝贝”背后的光辉往事。

记者了解到,《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中,共计展出各类文物1200余件,其中,有部分文物是依靠社会力量——老战士、将领后代、老战士后代、普通民众及红色收藏家—等诸多民众和机构的捐赠。馆方表示,民间捐赠是纪念馆收藏的重要补充,扩充了文物类别、丰富了展览内容,让更多的社会大众能够看到真实的文物,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一方用了70年的老书柜

老战士任民和爱人一起,在展厅里找到了他捐赠的文物——由他撰写的香山工作回忆录《香山香山》的手稿。谈起这本回忆录,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我是1949年冬天来到香山,当时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做译电员,一生感到最荣幸的就是我们亲手译发过毛主席起草的电报,和他到外地发回来的电报,让我们记忆非常深刻。”

《为新中国奠基》展品捐赠者共聚香山,讲述革命光辉往事

老战士任民(右一)和爱人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在展厅找到他撰写的香山工作回忆录《香山香山》的手稿。摄影/新京报记者周依

与他同时期在香山工作的徐爱民今年已91岁高龄,仍喜欢称呼自己为“小八路”。这次展览中,她捐赠了自己当年在香山使用的书柜。“我是1949年3月25日,跟着毛主席一路从西柏坡进北京,到香山工作的。在这里看到了全国解放,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说到这里,她一度热泪盈眶。徐爱民回忆,毛主席搬到中南海后,因工作需要,自己在香山又住了三年,这方书柜后来也一直陪在身边,一用就是70年。“这次决定捐赠,看到汽车把它拉走,我一直看到车拐弯看不见了才放心。”她说,“但是应该捐,应该捐。”

时任北平市公安局郊四分局代局长段玉之女段晓晶、段晓微在展厅看到了父亲的日记和学习笔记。“当时为了进入北平,中共中央社会部在西柏坡办了一个情报人员培训班,这是我父亲在培训班的学习笔记。”同一展柜里,还有一条让他们格外亲切的军绿色毛毯。“这是他们在培训班的时候发的,是缴获来的物资,当时物资多么匮乏呀,父亲一直珍藏着,后来好多年每天都在家里床上铺着。我结婚前又给了我,一直用到现在。”段晓晶说,这是从父辈传下来的物件,很有感情了,但筹备展览的时候还是决定捐出来。

两张工作证见证的历史

这些让捐赠者们视为“传家宝”的物件,曾见证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展厅内的两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此前一直被赵光琛珍藏。今年96岁的赵光琛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的设计以及帽徽的制造式样等工作。这两枚样徽是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审定的,一枚是未使用的式样,一枚是正式使用的式样。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开幕,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着金黄色“八一”两字,“八一”军徽自此正式诞生。

朱德卫士长齐明臣之子齐笑奇则讲述了两张工作证的故事。他指着展柜告诉记者,1949年父亲在香山时就使用的工作证上印刷的图案是一面国旗,而一旁印着国徽的工作证是1950年起使用的,因为国徽是1950年才确定的,“前者是开国大典的时候用的,而印有国徽的是新中国首次国庆时使用的。”

《为新中国奠基》展品捐赠者共聚香山,讲述革命光辉往事

《为新中国奠基》展品捐赠者共聚香山,讲述革命光辉往事

齐笑奇介绍父亲齐明臣当年使用的两张工作证。摄影/新京报记者周依

爱国名将陈铭枢的女儿陈佛新此次也捐赠了大量父亲留下的重要资料,包括1949年9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及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草案)》等反映政协第一次会议的系列珍贵档案,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程序等反映开国大典的系列珍贵档案等。“把这些档案捐赠出来在这里展出,才能够发挥它的价值。”陈佛新说,现在的孩子对历史了解得太少,希望大家都来学习这段历史。

《为新中国奠基》展品捐赠者共聚香山,讲述革命光辉往事

陈佛新捐赠了大量父亲留下的重要资料,包括1949年9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等反映政协第一次会议的系列珍贵档案。摄影/新京报记者周依

讲述:“香山是我的‘第一课’”

对于这些捐赠者来说,香山是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更因为这些往事而有着特殊的意义。采访中多位老人提到,几乎年年都来到香山“朝圣”。

此次重游香山,任民感慨,“我一进这个馆,看到毛主席塑像,我就激动地要流泪了。在香山的经历实际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走向,我们是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孩子。”徐爱民也说,自己对香山的感情太深了,离休后,差不多每个礼拜都来转一次。

齐笑奇回忆,父亲在世的时候,香山的革命遗址还未翻修,但父亲坚持一次次来。“变化太大了,父亲每次来都找双清别墅和来青轩,在这徘徊,但是进不去,这成了父亲一个非常大的遗憾。所以我这次来也是圆父亲的一个夙愿,特别高兴这个纪念馆建立了,来青轩也终于恢复原貌了。”齐笑奇说。他还记得自己15岁,第一次跟着父亲来香山的情景,“当时我在北京当兵,父亲就带我来看,给我讲这个地方很重要,是当年的中央所在地,你以后要常来,这是我的‘第一课’。”

“今天看到这么多人来参观,而且年轻人居多,我特别高兴。大家都看得很认真,说明不仅把它作为一个景点,更是来学习的。这是特别好的现象,关心历史才有未来。”齐笑奇说,希望大家通过学习革命的历史,认识到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来之不易。

新京报记者周依

编辑丁天校对王心

相关阅读:
多位香港警察开微博 评论区暖哭 被曝施压乌克兰调查拜登,特朗普要炮制一个“通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