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湾“九二一大地震”20周年 134个幸存孤儿过得还好吗?
20年前的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共造成2000多人死亡,也让134个未满18岁的孩子失去了双亲。为了照顾这群孤儿,台湾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以下简称“儿福联盟”)于震后成立“家庭重建中心”,陪伴照顾他们长达20年。如今,这群孩子平均30岁,近七成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现在的生活。
讲述全家七口仅一人幸存
如今她成为健身教练
“九二一大地震”让台中这个三代同堂家庭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全家七口人仅剩7岁的小静一人。灾难发生后,小静由阿姨抚养,她曾一度觉得阿姨偏心更爱自己生的小孩,后来在社工的开导下,才理解阿姨心中对她的满满善意。
小静回想,当时抚养家庭与学校老师因为没有同样经历,并不能理解她的心境,这时社工的协助就帮了很大的忙,例如举办许多亲子活动,增加自己与新家庭的情感,打破隔阂。多亏一路上一直有人呵护,小静已健康长大,现在是健身行业的一名教练,她想把活力与正能量传给社会,当学员遇到低潮与挫折时,也会积极开导他们。
与小静相比,地震发生时已经16岁的小儒,同样家住台中,他和哥哥活下来,父母却永远离去。他说,地震发生后,想跟过去说“再见”难度很大,只能不停练习,积极地活下去,“每一次眼泪都让自己更勇敢”。
小儒说,“九二一”是最不想回忆的事,因为日子还要往前过,自己也渐渐学会淡然乐观看待一切,这世界还有很多美好、未知的事物等着自己去探索。他也感恩帮助过自己的社工,“20年,能抚育一个孩子到成年,但愿意牺牲时间陪伴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成长,这份无私的大爱让我深深感动”。
对小儒来说,最重要的物品是父亲生前开的小货车,他一直珍藏,并维持可以上路的状态,这是他的心灵寄托,也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现在过得很好。
超半数“失依儿少”获本科以上学历
渴望拥有家人更愿生育
记者会上,儿福联盟也公布了“921失依儿童少年(以下简称“失依儿少”)生活现状调查”,称近七成孤儿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现在的生活。
调查显示,这群孩子目前平均30岁,超过半数(55%)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另有超四成(44%)具有高中职、专科文凭。与全台平均水平相比,失依儿少本科以上的比例低了9%,高中程度则高了8%。儿福联盟表示,可能是部分儿少必须要负担独立生活后的开销,故提早结束学业进入就业市场。不过普遍来说,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取得了社会需要的基本学历。
工作方面,失依儿少的就业范围相当广泛,从公司副总、会计师、健身教练、办事员到送货司机都有。从收入上看,68%受访者月收入高于3万元(新台币,下同),月薪介于4万-5万元之间的比例,甚至比全台平均水平还要高出7%。
至于婚姻状况,调查发现失依儿少出现早婚早育状况,男性初婚年龄平均为27.8岁,生育年龄为28.3岁;女性初婚年龄则是26.1岁,生育年龄是26.9岁。上述几项指标均比全台平均年龄低,儿福联盟解释说,失依儿少较为渴望拥有“自己的家人”,还有人甚至表示“要把失去的亲人都生回来”,因此他们所生育子女的数量也都高于全台平均水平。
此外,调查还让失依儿少对心理健康进行自评,大约七成给出了“好或很好”的评价,而且没有人表示其心理健康为“不好”。至于整体生活满意度,有近七成失依儿少“满意或非常满意”目前生活,只有4.8%回答“不满意”。
跟过去说“再见”很难
但要珍重当下期待未来
20年间,共有33位社工投入服务,访视15078人次,各式活动共计3216人次参与。白丽芳表示,对于这些孤儿,灾后帮忙安排适当的扶养人、住宿很重要,不过生活重建远不止如此,他们如何与扶养人、扶养人的原有家庭一起生活,让其在创伤中顺利成长,才是生活重建的核心。“所以我们的服务对象除了失依儿少,也延伸至扶养人、学校老师等人群,希望失依儿少在面对这个世界时,身旁的人也能理解和温柔地承接他们。”
针对不同年龄的孤儿,也需要有不同的辅导策略。比如0至2岁的婴儿,会特别关注其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若发现出现震灾后遗症导致发育迟缓等症状,就会提供医疗资源协助;对于2-6岁的儿童,社工会重点关注他们与扶养人的关系以及与扶养家庭其他孩子的互动情况;对于青春期的少年,则会帮忙化解其个人价值观与扶养家庭的矛盾。
“这20年里,有很多人问我们‘孩子什么时候能结束悲伤?’”参与服务社工的静芳说,我们回答:“失去父母的悲伤,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只有深浅的不同而已。”我们需要一直加强生命教育,让孩子练习接受,学会跟悲伤和平共处,学会应对生命中的失落。
来源:台海网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