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二十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采风作品选登

原标题:第二十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采风作品选登

招携怀远,运笔如风

第二十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采风作品选登

2019年9月,第二十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在山东省招远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的文学爱好者用笔墨记录下这些美好的回忆,也描绘出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风景。

英雄之花常开

李砚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来到山东烟台,踏上先烈们为新中国诞生浴血奋战的英雄土地,缅怀英雄们的事迹。

烟台,乃古时烽火台。明洪武初年,为了防备倭寇犯境,在胶东半岛北部设置“奇山防御千户所”,依山势建筑城堡。城堡上设有烽火台。又一说烟台源于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烟台山和烟台市均由此而得名。两说均与抗击外侮相关,烟台人民的民族精神由此可见。

从文化意义和地理意义上看,烟台属于胶东。胶东革命纪念馆,位于芝罘区海岸街34号,海边公路一侧的楼房里。

时值中秋,天高气爽。白云点缀着湛蓝的天空,远山绿树葱葱,海滨浩渺、波光粼粼。而在祖国落后贫弱的过去,这富饶的土地,宜人的气候,却成为外国列强垂涎的对象。

这座1865年由英国人设计建造的房子,在此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见证了近代烟台开埠、中英《烟台条约》签约、中日《马关条约》换约的屈辱。但英雄的胶东人民反抗外侵的斗争从未停息,反抗外侮的动人故事流传至今。

1938年2月,侵华日军侵占烟台。烟台人民凭借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抗日本侵略,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位于招远市和龙口市交界处的玲珑金矿,在日寇占领招远后成为重点保护地。我党领导群众采金筹集抗日资金,与日寇斗争。烟台儿女在战争期间,向党中央密送黄金43万两,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特殊贡献。

1944年的一天夜里,八路军战士王德昌跟随送金小分队,在狭窄的山道上赶路。除了武器弹药,26人每人还背了50两黄金。他们从招远出发,穿河北,进山西,一路上拣偏远难行的山路行进。小分队昼夜行军,大伙体力严重透支。这时,最让人担心的事发生了。一股巡逻日寇发现了他们,追了上来。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小分队边打边退。到了汾河一个叫雁鸣渡的地方,队长命令分成两组,他带一组留下阻击敌人,另一组带上黄金渡河,一定要把黄金送到延安。王德昌和战友们背上黄金,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强行渡河。刚到对岸,身后的枪声便剧烈响起。王德昌忍不住回头看,发现队长倒在一个高坡上,怀抱着一名年纪最小的战士。最终二十名战士全部牺牲,而王德昌等六人,完成了送金任务。

1941年,胶东母亲吴胜令将两个儿子、两个女婿送去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听说儿子的部队回来了,她与村里的母亲们一起去部队探望。部队首长告诉她,大儿子郭守全已壮烈牺牲,二儿子郭守仙身负重伤。儿子的战友们怕她难过,上前围着她,安慰说:“妈妈,我们就是你的儿子。”这位坚强的母亲首先想到的是,我是党员,这么多的妈妈在看着我,我不能哭,不能影响群众的情绪和战士们的士气。她强忍悲痛说道:“守全是为党和国家牺牲的,为咱老百姓牺牲的,他死得值!”正是这样英雄的母亲养育了我们英雄的军队。

从展厅出来,阳光晴好。前来参观的人群不断。远处是在海滨礁石间捡拾海贝的孩子,以大海为背景拍结婚照的年轻人,人们幸福地生活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伴着海潮清新的空气,沐浴着美好的阳光,不禁让人想到一位年轻烈士这样的诗句:

我爱花。我爱在苦难中成长的花,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一朵花凋谢了,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因为它已变成下一代的种子。(萧三主编:《革命烈士诗抄》,白深富烈士的诗《花》)

我在楼顶厅台眺望浩渺的大海,遥想昔日眼看着外强的坚船利炮驶来,而我们却有海无防、遭受外侮欺凌。如今,屈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不能忘记美丽的土地上曾洒过英雄的鲜血,不能忘记烈士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不惜牺牲的初心。英雄的鲜花将年年盛开,姹紫嫣红,烈士的精神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我们乘车往东向而去,车窗外海天一色,沙鸥翱翔,金色的霞光透过西边彤红的彩云,预示着明天又是一个美好的晴空……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检察院)

品色招远

陆宝华

金秋九月,自辽西到胶东半岛的招远,领略这里别具一格的特“色”。

入住酒店是处风景秀美之地,与龙湖相邻,远衔青山,近拥绿树,像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难抵如此的自然之美,用罢晚餐便约几位文友漫步湖边林荫,却邂逅了另一种风景。环湖安置密集的灯光,色调以金黄为主,湖边的建筑也都着上了金色。人行其间,感觉置身金碧辉煌的宫殿,或奇幻的童话世界。聆听身边水波荡漾,一种冲动油然而生,这湖叫金湖应比龙湖更贴切吧。

有文友惊呼,顺指向望去,龙湖北岸的山岗矗立一座金塔熠熠生辉。那气场直冲云霄,夜幕笼罩下感觉像鹤立鸡群般,绝对是环湖颜色的至高引领。

来招远之前,有人介绍这里遍地黄金,对此我并未相信。不过以这种方式与之相识,却觉此话虽夸张却也有几分形象。次日到招远黄金博物馆,近距离了解黄金今世的繁华,更知晓黄金的前生,要经历地壳的变迁,火山的炙烤,风雨的洗礼,人们的千锤百淘。那瞬间突然感觉黄金与我们那样相近,其蝶变过程与人生何其相似,正是在苦难中累积出了高贵。

在矿井下,见井壁密密麻麻的刻凿印痕,虽经岁月侵蚀,却仍清晰可见。经了解得知,作业的矿井虽不见天日,温度却可达三十八九度,是名副其实的蒸笼。闻言想购买黄金的人,或许在付出金钱的同时,更需付出一份感激。博物馆内存一梯形金砖,介绍声明只要小面朝上用两个手指抓起,然后把手臂伸直停留30秒,这黄金就可易主。不过我没去试,刚在井下体验艰辛,想如此来之不易的成果怎么可能被过客轻易带走。

凝视蜿蜒起伏的罗山,除了雄伟更显富足,它成为金都招远最靓的招牌之一。

在龙口粉丝博物馆,我们体验了招远“白”。馆内粉丝虽细且小,生产的历史却已1400余年,自19世纪产业渐盛至今,经历了手工作坊、机器生产和机械化生产,并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龙口牌粉丝成为享誉世界的大品牌。

在博物馆里,一郭姓非遗传人现场表演了粉丝制作。一间青砖青瓦的作坊,两个男子推磨磨豆子,两个女人用盆打淀粉,一个女人手端瓢状容器站在冒热气的锅旁,打好的淀粉盛入容器中,均匀细长的粉丝源源不断流进热水中,然后再拽进冷却的锅里,捞出来粉丝就成形了。

看着他们热火朝天地表演,不由自主思绪穿越,在手工作坊的古代,粉丝应该还能制造一个家庭的温暖与和谐。郭姓老人强调,现在虽然机械制作,但三个核心技术没有改变。不是不相信这位老人的话,只是仅靠机器加工的粉丝虽然洁白晶莹,但难免缺少人为的温度。文友争相品尝郭姓老人调制的粉丝,看上去个个舒心开怀,敢肯定品尝别处的粉丝断然不会有此情形,因为这儿的粉丝尚有家的温度。

传说,两位善于织锦的仙女下凡,得到招远人民的热心帮助。告别的时候,一位仙女把金梭留在招远,成为黄金,另一位仙女把银梭留在招远,成为粉丝。不敢说招远的一黄一白与仙女是否真的有关,但敢肯定与百姓有关,与百姓的生活有关,因为一种是戴的,一种是吃的。尤其是招远黄金,还曾与中国革命虔诚牵手。

抗日战争时期,招远军民向延安运送43万两黄金。那时候,没有得心应手的工具,还要突破日军的封锁,黄金与招远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意志相得益彰。在这样一个中国北方的县级行政区,走出了迟浩田、王瑞林等共和国的将军,红色成了招远永恒的底色。

招远还着绿,公路两侧一行行、一趟趟、一片片果树和樱桃树,都是其敷色的画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表现得更为直白形象。

招远可以看,更需用心品,如此才能回顾往昔,体验传承,感受厚重,见证创新,如此才能在色彩斑斓中铭记其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检察院)

粉丝故事

刘瑞琨

龙口粉丝闻名大江南北,享誉全国。初秋时节,我有幸来到龙口粉丝的故乡招远市,聆听粉丝的故事。

走进招远粉丝博物馆,时间的钟,立刻被拨到人推磨、手工精制粉丝的年代。两根木杆用麻绳固定在磨盘外边缘上,推磨的两个中年女人,穿着蓝花粗布衣衫,头戴三角布巾,手握推磨木杆,不紧不慢、有节奏地推着石磨,碾磨成的豆浆,顺着上下两盘石磨的缝隙一道道缓缓流入磨盘下的圆形导流槽中,随着磨盘转动的木勺,一圈圈、一次次将豆浆搂进桶里。在石磨旁,和面的四个健壮女人系着围裙,用力将过滤后的淀粉和揉成适于漏粉的稠粥状。煮粉的大锅,木火正旺,锅里的水已经沸腾,在锅的上方,漏粉的铁制圆形漏勺的一端被系在房梁上的麻绳吊起,漏粉的女人一只手握着漏勺的另一端,掌控漏勺的平衡,另一只手则有节奏、用力均匀地拍击漏勺里的粥状粉料,在手掌的拍击下,均匀不断地漏出粉丝,瀑布般地落入锅中,站在锅旁的女人,用二尺多长的木棍,来回有序地扒拉入锅的粉丝,待到粉丝煮好后,顺着锅的流槽口,将粉丝拨挑到一口装满凉水的大缸里冷却定型,粉丝被定型降温后,按照固定的相等尺寸剪断,整齐捞出,薄厚均匀地搭在二尺多长的粉杆(小木杆)上晾晒,晒干后,粉丝就可装袋或包装起来了。

走出招远粉丝博物馆,思绪一下回到童年。我家住在东北松嫩平原上一个叫编井的小屯(村)里,听大人们说,之所以叫编井屯,就是因为加工粉丝需要大量的水,因当时缺少打井用的松木板,老百姓就将粗粗的柳树条编成圆柱体状,代替木板做十几米深的水井井壁,上面放上辘轳将水打上来,就能用水加工粉丝了。

我家的后院就是当年生产队的粉房,每到秋天,粉房便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用自留地里收获的土豆去换粉丝。记得在我六岁时的秋季,一天,听到后院的粉房很热闹,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只见一头毛驴的两只眼睛被麻袋片蒙着,拉着石磨一圈一圈地转,土豆浆从两盘石磨间快速流下,又顺着圆形导流槽流到木桶里。我像见到天外来客一样,呆立在粉房院里,目不转睛地看着。

此后,我三天两头地去粉房看热闹。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一位晾晒粉丝的叔叔大声呼唤我的名字,让我把粉杆递给他,我便拿起身旁地上的粉杆一个一个递给他。活干完了,我就要回家,那位叔叔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漏粉给我吃,我狼吞虎咽地吃光了。打那以后,我就成了粉房的常客,为大人们递粉杆,忙完了吃粉头。

第二年,我上学了,又是粉房加工粉条的时节,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急急忙忙写完作业,跑到粉房去帮忙,忙完再吃一碗粉头。接下来,每个星期天都是如此,作业写得愈发匆忙。没多久,期中考试成绩单下来了,我的成绩大幅下滑,不由得哭了起来。父亲看完,冷冰冰地说:“还到粉房去吃粉头啊?”母亲什么都没说,只斜视着我的成绩单。我用余光看见母亲的眼神,像拳头打在我身上一样痛。

接下来的星期天,粉头的香味又勾起我的食欲,我溜到粉房门口,父母责怪的眼神浮现在我眼前,我的脚步停了下来。就这样,我在粉房门口徘徊许久,理性与食欲互相缠斗着。终于,我艰难地从粉房的院门里缓步走了出来。

小学毕业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放假了,我再次来到粉房门口,听到的是机器轰鸣声,走进粉房,毛驴拉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粉碎机用自来水洗涤和粉碎土豆一体化,让我帮递粉杆的叔叔也不见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加工、烘干粉丝一条龙式的生产作业流水线。

长大成人后,那个递粉杆换吃粉头的故事,埋藏在记忆深处,放入属于自己的“粉丝博物馆”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检察院)

招远的财富

李洪峰

说到山东招远,不得不说它的财富,不能不提它的黄金和粉丝。那一颗颗金黄,那一根根银丝,是招远人勇敢、勤劳、智慧的结晶。

金秋九月,我有幸来到山东招远参加第20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看到了金都招远的财富和荣耀。在所有的稀有金属中,黄金被推上了财富舞台的最高峰,从来都没有人愿意拒绝黄金,拒绝财富。

招远有金矿,而且是中国最大的金矿,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1吨矿石能提炼出0.8克的黄金,那就可以去干。”在采风中,招远市检察院张检说道。

黄金的出炉,要经过艰辛的付出。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挖掘坑道,用钢钎、榔头凿出坚硬的矿石,用小推车从洞里运出,把矿石磨成颗粒,进熔炉高温熔化,黄金变成液态从矿石中分离,流入模具,冷却成形,涅槃重生。

提取黄金,犹如大海捞针般艰难困苦。海量的矿石中只能冶炼出极少的黄金。但招远人愿意干,他们积少成多,积小成大,而且干得轰轰烈烈。

抗战时,招远为支援延安,想尽一切办法,先后走两条线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向延安运送黄金,支援抗战,共计达40多万两,为中国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黄金博物馆的讲解员讲道。这40多万两的黄金,不知要多少矿石才能提炼出来,要付出多少汗水、心血呀!令人难以想象,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招远人又是怎样与敌人斗智斗勇把黄金运至延安。瞬间,我对招远肃然起敬。

站在招远的土地上,我细细打量着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这里蕴藏着无穷的财富。

在龙口粉丝博物馆,我见到了传承上百年的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采用招远特有的绿豆或豌豆,生产出晶莹剔透、爽口绵长的粉丝,出海远洋,远销世界,令人敬佩。

我亲眼目睹了粉丝的问世,感叹招远人的智慧。

浸泡适度的绿豆,两人通力合作,默契配合,用石磨把绿豆磨成豆泥。围着磨心一圈又一圈地转,这一转,就转出乾坤,转出财富,他们没有惊天动地,只有默默无闻埋头地转圈。然后把豆泥过滤成豆浆,提取淀粉,成为制作粉丝的原料,这就是精华。接下来就是粉丝的形成。先将一定比例的淀粉倒入盆中,加水和匀,打糊成浆,再加入备好的原料淀粉搅拌成“粑料”。这一道工序非常考验人,浆糊黏稠适度,“粑料”不干不稀,恰到好处。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粑料”在水与火中形成粉丝。炉火烧水至翻滚,同时往锅里注入一股不大不小流动的冷水,刚好溢出锅面。一根绳子挂上高于锅面40公分左右、底部有大小均匀的孔的葫芦瓢。把“粑料”放进葫芦瓢,一人坐在灶台上边,蒸汽直冲脸上全然不顾,一只手掌稳瓢,另一只手有节奏地拍打“粑料”,随着啪啪声响,“粑料”从孔漏出,由粗变细,一根根粉条滴入锅里就变成了粉丝。另一个人用竹棍在热火锅里轻轻顺理粉丝,过上几秒,顺势捞出粉丝到冷水锅;再由一人捞至下一个冷火锅,同时用竹棍穿上,根据长短需要掐断粉丝;最后由一人把粉丝放入冷水盆里漂洗,而后出水上架晾干。整个流程节奏分明、不间断,看似简单却蕴藏奥秘。龙口粉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兰堂讲,“刚出锅的粉丝最好吃。”

如今,这传统的手工制作被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所替代,但制作粉丝的原理和流程永远不能变,这是劳动人民经过无数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来到招远,不虚此行。我看到了招远一地的财富,看到了招远人如何在大地上刨出财富的精神。从矿石中冶炼出黄金也好,把豆类制作成粉丝也罢,都有共同点,那就是没有汗水和智慧是万万不能的,没有激情与梦想的碰撞,就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就不会有源源不断流向生活的财富。

在招远,我看到了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勇敢勤奋的人们向海而生、走向深蓝的初心与担当,财富与精神共进。此次笔会,收获满满,让我更加懂得如何不负检察蓝,使人生出彩。

(作者单位:四川省邻水县检察院)

一座城,一种初心和使命

葛业锋

山东招远,这是一座以储藏和盛产黄金著名的城市,被誉为中国金都、黄金之府。

走进这座质朴的北方小城,深深被这座城市感染,这里的天很蓝,这里的人很暖,这里没有时尚繁华的气息,却有着像黄金一样厚重的生命力,吸引着每一位过往的客人。

这里曾经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每一块矿石,每一两金子……都蕴藏着一篇篇动人的故事。

带着一颗向往的心走进黄金博物馆,听解说员娓娓道来招远黄金漫长的历史使命:抗战八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延安红色政权的抗战经费究竟来自哪里?讲解员和声细语给出了答案,中共胶东特委为争夺招远的黄金资源,想尽各种办法,利用各种途径,与日伪汉奸进行了殊死搏斗,大批的胶东儿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将黄金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革命圣地延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英雄的招远人民向党中央秘密输送43万两黄金,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都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能成为冒险大片中的主人公,每一两满载革命气概的黄金都为党的胜利散发过耀眼的光芒……

这里发生过太多太多关于黄金的故事,惊心动魄的争夺,令人敬畏的弃舍,无私无畏的背负,悲壮激烈的牺牲。当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这座小城却日益厚重和坚韧,吸引着一波又一波人悄然走近和探索。

这是一座值得我们所有人拥有记忆的光荣城市,用心聆听、仔细品读。

昨天,一群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在招远这片红色土地上上演过一幕幕悲壮的史歌。这群人,他们怀揣高尚信仰,流尽最后一滴血,誓死捍卫崇高理想,只为胜利的黎明早日来临,只为苦难的劳苦大众能早日在晴朗的阳光下幸福生活。

这是一群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这群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远敬仰。

招远,取义“招携怀远”。这既是招远地名的由来,也是招远城市品格的生动写照。“招携怀远”彰显着招远人民仁义友善、热情好客、赤诚豁达的优秀品格,展示着蓬勃发展的金都招远开放的视野、包容的胸怀、和谐的追求。

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太值得我们书写和放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守望……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检察院)

把日子抽成龙口粉丝

刘家云

甜,酸,苦,辣,涩

原汁原味

放进缸里

用勤劳和智慧

搅,搓,揉

周而复始

直到完全黏合,然后

用生活的漏斗

将一生的所有日子都抽成

龙口粉丝

看着,养眼

品着,养心

一个日子一缕粉丝

缕缕都滋味绵长

敞敞亮亮

(作者单位:湖北省大冶市检察院)

闫丽华

不忍别去的

是海边那座小城

连同小城里遇到的你

匆匆的相逢又匆匆的别离从此

我的梦里碧波荡漾

大千的世界

芸芸的众生

是怎样的机缘让我们相遇你的风采

你的神韵

你我相互欣赏的眼神

碰撞出诗情与画意

自此

无论是你的海角

还是我的天涯

都被龙湖的桥连在一起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检察院)

龙湖的味道

张颖

静谧的夜阒寂的湖面

闪烁着星火般的灯

黑的远方偶尔传来蛙的叫声

如临仙境

早去的同行已说:有瓦尔登湖的味道

紫烟薄霭楼阁飘渺

似花非花似草非草

悄悄走近了细嗅

花朵以芬芳熏香了晨光

哦,这里弥漫着王维的味道

归期在催促行程在招手

人在路上心却在芦苇间荡摇两日的时光已灌满全身

大脑被情和景剥夺了自由

人生易老梦却偏痴

那一泓澄澈的清潭啊

挥之不去于怀萦绕

原来,

原来久居心扉的是——

龙湖的味道

(作者单位:河南省孟州市检察院)

相关阅读:
武磊里程碑一役屡失良机,赛后西媒仅给出及格分 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首批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