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好儿媳、太空锁匠、金牌店小二……他们为何感动了上海?
摘要:他们中有大工匠、艺术家,也有在基层奉献的劳动者。他们追逐梦想,默默奉献,永不放弃,为城市带来了光荣与力量。
有一种感动会带来温暖的心灵触动,成为城市继续前行的力量。日前举行的“光荣与力量——2019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上,获奖者们走上舞台,诉说他们的心灵故事。他们中有大工匠、艺术家,也有在基层奉献的劳动者。他们追逐梦想,默默奉献,永不放弃,为城市带来了光荣与力量。
数十年如一日在岗位“发光”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王曙群,默默坚守在中国航天装配一线,参与了“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一号”、“天宫”““天舟”“嫦娥”等8次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了13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大家都叫你‘太空锁匠’,你是怎么做到的?”面对主持人的提问,王曙群说,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要在太空中实现对接,对接机构中的12把锁必须天衣无缝,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我们要让太空有更多的中国制造”。
为了这个梦想,从业30年的王曙群在装配一线苦练本领,任劳任怨,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经常深夜加班加点连续艰苦试验,完成一项项技术创新与改进,练就了“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成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也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载人航天总装队伍。
“看到自己注册过的企业招牌,就像看见自己接生的小孩一样。”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分局)党总支副书记徐敏,在注册岗位一干就是26年。坐在不足一平方米的窗口前,接待投资创业者,她坚持的理念就是“遇到吃不准的情况,不能简单说‘不行’,而要尽可能解决问题。”
走上台前,徐敏朴实地说,“不管是在窗口,还是走出窗口、走到企业身边听需求,都要用真心真情服务每一家企业,办好每一张执照。”在她看来,窗口虽小,却牵动上海推进国家战略的进程,关乎海内外投资创业者对上海的满意度。
用爱温暖申城
有一群人,用爱温暖了申城,播撒希望,凝聚力量。
揭晓活动上,一群特殊的孩子来到舞台,为国家一级指挥曹鹏演奏了一曲《感恩的心》。95岁的曹鹏拄着拐杖,站着听完了整首曲子。他曾是上海交响乐团杰出的指挥家,但在很多家长眼中,曹爷爷也是最美志愿者。
2008年,曹鹏将目光投向自闭症儿童,创立了“天使知音沙龙”。他教孩子们学习简单乐器,手把手带他们排练,还亲自为他们量身谱曲。终于,孩子们慢慢学会了交流,不但可以流利地演奏完整曲目,甚至登上世界级音乐舞台表演。曹鹏用音乐开启了自闭症儿童的心灵,点燃未来的希望。“我一生能奉献,这是最幸福的大事。”曹鹏一字一句,说得很有力。
奉贤巴士公司票务员汤晓红是一位上海好媳妇。2013年,一场意外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丈夫突发脑溢血,全力抢救后命虽然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公公也因此突发脑梗导致半身瘫痪。7年来,汤晓红每天一边呼唤丈夫的名字,一边为他做康复训练,同时,她把公公的床搬进丈夫房里,不断鼓励伤心过度的公公重燃希望。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恢复了基本自理能力。去年,丈夫突然对她笑了。这一刻,她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主持人说到一个小细节:汤晓红申请了最远的公交路线岗位,因为每月可以多出几百元贴补家用。“这是我应该做的。”她默默付出,从不叫苦叫累。
这是他们的“新时尚”
垃圾分类,是2019年上海城市生活重要关键词,也是如今每一个上海人的日常“功课”。如何让垃圾分类尽快形成机制、养成习惯?这几年,虹口区嘉兴路街道活跃着一支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小分队,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使嘉兴路街道成为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社区之一。
“我们有一些小窍门,让垃圾分类变成一件有趣的事。”青年志愿者代表说,他们会设计一些有奖问答的科普方式,让更多居民参加,还和居民一起用废旧的塑料桶种植辣椒和蔬菜,交流的过程中和他们聊一些垃圾分类小技巧,“随手做公益,快乐你我他,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
对上海市第八批援藏教师、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傅欣来说,支教就是他的“时尚生活”。他带领40名专任教师组成的团队奔赴离家5000公里、平均海拔3800多米的雪域高原,发起了一场“组团式”教育援藏。
傅欣和团队走遍了日喀则市边境一带的每一所学校。没有教材,他们就主导编写校本教程;偏远乡村师资不足,他和团队搭建起一个又一个远程教学点。缺乏管理经验,傅欣手把手教出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教育管理干部……经过三年辛勤努力,日喀则市级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建立了一些教育联盟,一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
藏族青年丹增和爷爷也来到了现场,紧紧拥抱这位“上海阿爸”,献上了哈达,往“阿爸”怀里塞了一盒土鸡蛋。“没有‘上海阿爸’,辍学的我不能继续自己的梦想,谢谢您。”大屏幕播放的视频中响起了藏族孩子们的歌声,“您带给我们一片晴空,我们的生命从此阳光灿烂……”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彭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