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吉宁表示,70年来,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与时代同脉搏,与国家共奋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地区生产总值由2.8亿元提高到3万多亿元,人均GDP超过14万元、迈进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首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
首都功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坚持把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放在首位,形成了‘北京服务’品牌。精心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鲜明城市特色。北京成为更具包容性、多样性的现代化城市,日益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陈吉宁介绍,科研投入强度6.17%,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轨道交通从无到有、成网运行,运营总里程达到636.8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3.4%,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元左右提高到6.2万元;人均期望寿命由52.8岁提高到82.2岁;常住人口受教育年限从5.3年提高到12.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由不足2万人增长到100余万人。
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高。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现了包容自信的中国形象;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正式通航。总部在北京的世界500强企业达56家、位列全球第一。此外,北京也将成为国际上唯一举办了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紧跟时代步伐,奋发有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阔步前进。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式深刻转型。北京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积极探索在减量刚性约束下实现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二是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空间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核两翼”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北京坚定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升了首都功能和城市品质。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首批35个市级机关、1.4万人顺利迁入,环球主题公园、学校、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切实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
三是大力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城市发展动能加速转变。实施“9+N”系列政策措施,率先开展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专项服务。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与自贸试验区、CEPA共同成为对外开放新实践。形成68项开放创新举措,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瑞银证券)等一批知名外资金融及服务机构落户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精尖产业蓬勃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四是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大力推行“接诉即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加快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筹建力度,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94%,人民群众生活更便利、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