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怎成韩国“国民心结”

原标题:《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怎成韩国“国民心结”

经年日久,找到“华城连环杀人案”里的真凶,俨然已成为韩国公众的“国民心结”。

《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怎成韩国“国民心结”

▲图片来自电影《杀人回忆》

相信很多人记得《杀人回忆》最后一幕。

在金黄的稻田上,宋康昊直直地望着镜头,眼神里充满震惊、愤怒又带着些微的迷茫与无助。

导演奉俊昊说:“我想,如果凶手在世,他一定会看这部电影,所以我安排了宋康昊直视镜头这一幕,其实就是在看着凶手。”

就在这两天,很多媒体报道,“凶手”找到了。

韩国警方18日表示,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厅最近在重新调查“华城连环杀人案”时,通过比对DNA,发现当年的真凶就是目前正在服刑的罪犯。

而《杀人回忆》是根据真实案情改编的,原型就是这起连环杀人案。

最新消息是,该嫌犯对犯罪事实矢口否认,但警方调查证实,嫌犯的DNA与过去10起案件中的3起所留DNA相一致;韩国警方还表示,会进一步详查。

震动韩国的“华城连环杀人案”

“华城连环杀人案”的案发地点是华城郡(现为华城市)周边的村庄。连续5年之内,有10名女子受害,其中仅1人幸存。这10起案件中,凶手的手法近乎一致,先行绑架,之后强奸,最后勒毙受害者。受害者中,既有71岁的老人亦有年仅14岁的少女。

《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怎成韩国“国民心结”

▲“凶手”照片公布。图片来自微博

这起连环杀人案件,当时震动韩国,官方出动了大量警力,甚至动用了军队,搜查了约21,000个嫌犯,鉴定了570组的DNA、180根毛发、40116枚指纹,但最终一无所获。

该案于2006年4月因超过15年法律追诉期(2007年前韩国法律公诉时效为15年),而停止了侦查。

虽然韩国在2015年通过了一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根据修正案,过去“25年”杀人犯罪公诉时效将被废除。但这仅限于2000年后的案件。

因此,发生在此前的“华城连环杀人案”成了彻底的旧案,对于最新找到的凶手,韩国司法体系也将不会再追究其责任。

该案对韩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举国关注,官方不仅动用了有史以来最多的警力,还在案件侦破过程中,首次使用了DNA鉴定技术。只是当时,韩国还未掌握此项技术,专门将样本发往日本进行了鉴定。而在影片《杀人回忆》中,嫌犯的样本则是被送到了美国。

“华城连环杀人案”从未被遗忘,真凶到底是谁?经年日久,找到“华城连环杀人案”里的真凶,俨然已成为韩国公众的“国民心结”。它在韩国被屡次作为影视素材搬上荧屏。改编自本案件的不唯《杀人回忆》,还有《隧道》、《信号》和《岬童夷》等。其中《信号》一剧,不仅火爆韩国,在国内也受到了热捧。

更深远的影响是,关于这一案件的公诉时效,也引发了公众对于韩国司法界关于“公诉时效”问题的长期逼问。而对于公诉时效的问题,更是在影视作品中被不断提及。

如在韩剧《信号》中,便将公诉时效的修改作为剧情推进的转折点。而2012年的韩国热播电影《我是杀人犯》,也是围绕着公诉时效这一核心议题展开。

公众的持久关注与热议,最终推动了韩国司法体系中“公诉时效”制度的变革。而在这背后,公众与警方对“华城杀人案”真凶的追查,便是最原始的动力之一。

《杀人回忆》中为何抓不到凶手

“华城杀人案”中的凶手一直未能被“抓住”,跟当时韩国的刑侦体系、人员的素质以及刑侦技术装备有着很大的关系。

《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怎成韩国“国民心结”

▲图片来自微博

据韩国媒体报道,“华城杀人案”中的凶手,其实早在1994年便已因强奸杀害妻子的妹妹而被警方抓获,被判无期。只是这25年来,一直都没有将其确认为是“华城杀人案”的真凶。这次的“抓获”,某种程度上是技术与体制的胜利。

而在《杀人回忆》中的那个年代,无论技术抑或体制,都残缺不全。

《杀人回忆》所处的年代,是韩国由军政府向民主政府过渡的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正是技术薄弱、体制混乱、人心迷茫、社会失序的年代。

影片中有个细节颇能透露这一点。当凶手杀人前常点的音乐在广播中播放时,天也下起了雨,警官们知道凶手又要杀人了。但他们却没有足够的人手去阻止,因为警力大都上街去维护治安了。

奉俊昊说:“80年代的无能,是整个社会的缺陷,这是我这部电影要极力说明的。”

奉俊昊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来讲述一个永远无法找到罪犯的探案故事,实际上暗藏了其宏大叙事的野心。

他想要通过展现一群无力且无奈的警员、恐惧而迷茫的公众,以此作为切口来映射出整个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风貌。

他成功地找到了这个合适的切口。对“华城杀人案”的侦破,颇具代表性地暴露了那个年代的迷茫与无力感。据称,当时凶手抽过的烟头和掉落的头发,都曾散落在案发现场,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进行样本分析的人员与设备,让很多机会都白白地流失了。

在奉俊昊眼中,《杀人回忆》中抓不到凶手,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无能”。而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无能”群像的精准塑造,让这部电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因为那个未被抓到的凶手,成就了这部电影。

如今,宋康昊当年面对镜头直视的凶手,可能真的被找到了,至少离找到真凶更近了。虽然他依然否认过往的恶行,但在DNA比对等实锤证据下,有些东西并不难水落石出。公众依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真凶到底是《杀人回忆》中的哪个人物,又或者他是否压根就不在电影涉及的人物之中。

眼下,期待韩国司法部门能通过进一步的详查,彻底查清嫌犯的犯罪事实,回应公众的迫切期待,解开韩国公众的“国民心结”。

“恶魔”纵在人间,也不该是逍遥地在人间。有些代价,仍需其领受。

□遥羽(媒体人)

编辑:狄宣亚实习生:孙小雅校对:危卓

相关阅读:
中国足协成立国奥备战工作领导小组 郝伟任执行教练 长春:“首违警示” 制度为企业“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