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姓的好日子 就是我们心头那一点甜”

原标题:“百姓的好日子就是我们心头那一点甜”

中国江苏网9月18日讯(记者王宛璐)初秋傍晚的斜阳洒落在涟水县王码村芡实基地的池面上,一朵朵饱满的芡实在莲叶间若隐若现。采摘工人手捏竹片,娴熟地剜下果实装入身后的网兜,这一兜是秋收的喜悦,也是满满的幸福。“扶贫工作,根要扎到最基层,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心头那一点甜。”这是涟水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队长孙国君在涟水坚守的第四个秋天。

“百姓的好日子 就是我们心头那一点甜”

王码村芡实基地迎来秋收的喜悦

“我们队共有18位队员,其中7位为上届留任的‘老队员’,占全省留任队员的一半。”孙国君说,农业产业帮扶项目周期长,老队员留任能加大项目的延续性,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

医疗互助惠民生“第二医保”为百姓健康兜底

9月10日,涟城街道红刘村的王勇带着患先心病的儿子,在帮扶工作队的陪同下,与30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困难家庭同往南京,点燃“心”的希望。乘车、挂号、缴费、检查、用餐……这些繁琐的事宜都由帮扶工作队统一协调,“一站式”服务让不少第一次出远门的困难家庭倍感舒心。

“百姓的好日子 就是我们心头那一点甜”

第三批先心病患儿家庭启程前往南京就医

“这已经是我们启动的第三批先心病患儿救治活动了。为了最大程度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在住院期间产生的治疗费用,除社保报销外的自费部分,由工作队募集资金和患者家庭共同承担。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我们将酌情予以全额救助。”帮扶工作队队员刘晓庆说,在前两批救助中,有一户患儿家庭十分贫困,十多万元的治疗费用最终都是由帮扶队募集筹齐的。

“辛辛苦苦十几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是目前农村地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面临的最大脱贫难题。”孙国君告诉记者,除了先心病患儿健康扶贫项目,他们在涟水还实施了医疗互助惠民计划,通过“村里统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企业捐赠一点,村民互助一点”筹集资金,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患者住院费用给予二次报销。据介绍,该计划目前已在1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试点推开,惠及6097人,用于报销的资金累计达731640元,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第二医保”。

扶贫先扶志贫困户“技能傍身”走上致富路

“百姓的好日子 就是我们心头那一点甜”

养老技能培训课在岔庙镇开讲

人无志不立,贫无志难脱。在岔庙镇洪滨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二楼,养老技能培训课正在精彩开讲。记者在现场看到,培训课上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生动的现场实操,一堂40分钟的课程可谓干货满满。据留任队员王一初介绍,培训自2016年7月开班以来,已经连续组织了25期,共有3500人参加,其中3200人拿到了毕业证,不少人掌握了新技能外出务工,有的家庭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

“说实话,2016年刚搞培训的时候,没啥村民来参加,我们就挨家挨户跑。后来一问才知道,不少村民是怕参加培训误了农活。”王一初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谓为“老王”。当初,为解决村民参与培训的后顾之忧,他和队员们没少做工作,给学员们补贴午餐、路费,提供“保姆式”服务,让更多农户踏踏实实上课,认认真真学习。经过三年摸索,培训的科目更加多元化,上课地点也由县城深入各个村部,真正做到“送课下乡”,便利村民“家门口”学技能。

据悉,免费培训课包含烹饪、育婴、老年护理、电子商务等热门专业。培训结束后,工作队还为优秀学员提供就业平台,推荐去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工作。“我参加的是孕婴课程,拿到毕业证后,在苏州谋了份月嫂的活儿,一年能挣10多万元呢。”下岗女工周友香说,学上一门技能傍身,真正做到了不等不靠、自主脱贫。

兴产业拔穷根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当记者的车行驶到高沟镇前进村路口,阵阵稻香扑鼻而来,千亩有机稻米种植基地随即映入眼帘。“我们这个基地对‘安东米富’品牌产品进行订单销售,为3个企事业单位3万多名员工提供优质大米,形成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留任队员周腊成告诉记者,1000亩有机稻米基地,亩产达900斤,带动了周边100多户村民就业,每人增收近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100万元。

“百姓的好日子 就是我们心头那一点甜”

高沟镇千亩有机稻米种植基地

周腊成口中的“安东米富”是帮扶工作队入驻涟水后,一手打造出的“口碑平台”。将最新农业技术引进来,将有机农产品多渠道销出去,2018年,平台再升级,以“互联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出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涟水样本”。据悉,目前该平台已建设7个生产基地,覆盖9个村,3133亩土地,对接15个家庭农场,涵盖有机大米、草鸡蛋、芡实、黑豆酱油等23个特色农产品。

“整个平台带动了2066位农户就业,其中覆盖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惠及低收入农户86人。”孙国君说,只有兴产业才能抜穷根。近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工作队的不断努力下,目前涟水已成为南京蔬菜公司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消费者提供30多种绿色有机食材,解决涟水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销售难题,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5000万元以上。

“扶上马”再“送一程”,一位位留任老队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完成着“接力跑”。在涟水,因病致贫的农户通过医疗互助重获新生;待业青年参加技能培训后踏上致富路;有机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飞”往城市餐桌……百姓生活的幸福曲线不断上扬,是对每位扶贫路上“奔跑者”最好的馈赠。

相关阅读:
勿忘九一八:日本为什么一直不对罪行忏悔? 日航副机长执飞前被检出体内含酒精 当事人将被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