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是年轻人眼中未来的世纪广场
1999年9月,位于“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轴心的南京东路世纪广场竣工,成为上海城市品格的缩影。20年后,长三角一群年轻人重启了世纪广场区域的共生更新。
在昨天举行的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示暨颁奖典礼上,一群年轻人讲述了他们眼中未来的南京东路世纪广场的模样:在广场上升起一座“浦江·瞳”,或让这一区域成为“都市之心”,或变身为“幻”会客厅,设立云漫步立体街道,或是旋转式缓坡观景道……
“我们的设计创意来自于吴冠中先生的《梯田》这幅名画。”中国美术学院哲匠队将世纪广场设计成云漫步的立体街道,获得本次大赛金奖。队长瞿莉莉说,广场中两个平台就像两滴大水墨缓缓晕开,平台的外延都很有线条感。团队围绕“上天入地”拓展空间,提出立体交通重构街道的概念,一方面往高处释放步行街道垂直空间,另一方面设计了下沉层叠互动广场,释放了城市客厅空间。
另一个金奖团队、来自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团队由“博士+硕士”组成,他们让世纪广场区域成为一颗“都市之心”,将公共空间还给周边居民和世界各地游客,形成超级步行街区。“主体建筑‘心桥’设在广场上,呈现半环抱姿态,以连续曲面的形式缓缓上升,可引导人流进入二层平台的室内外空间。”队长梅梦月介绍,广场北侧建筑的一层和二层开放出来,彻底打通,在二层的高度设置开放式步行平台,分别与建筑内部和“心桥”建筑相连,形成双层立体化步行系统。
“我们提取了黄浦江大气的流线,在步行街上画出一条凌空步道,‘浦江·瞳’宛如一只慧眼静卧于世纪广场,环顾百年建筑,看向美好未来。”当晚展示现场,配合着展示视频,东南大学光之队队员包彦琨和冯钰阐述起金奖作品“浦江·瞳”的概念。在广场中央有全息投影,让全息投影从地标眼睛的瞳孔处投向天空,随浦东新景的旋转,人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
安徽建筑大学逗留工作室设计的《“幻”会客厅的十二时辰》,让世纪广场变成“幻”会客厅。队长胡中昱说,十二时辰是指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十二时辰,广场通过不同体块的上升或下降,形成不同的空间,在不同的时辰形成不同的模式,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打造一个集智能、卓越、摩登、海派为一体的“世界会客厅”。
中科院院士、时任南京路步行街设计组组长郑时龄教授说,大学生通过参与大赛的前期调研和设计本身,对城市公共活动、公共空间展开认知和探索,“方案能不能最终被采纳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亲身参与设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