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默默坚守为了万家团圆——中秋节那些平凡人的家国情怀
新华社南宁9月13日电题:默默坚守为了万家团圆——中秋节那些平凡人的家国情怀
记者黄浩铭、郭轶凡
中越边境大石山区的扶贫干部,远在万里的援非医生,列车上的乘务员……中秋佳节之际,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万家的团圆,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上演着一个个牺牲小家为大家的故事。
扶贫一线干部:多一点帮扶群众就能早一天脱贫
中秋节早上6时半,在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第一书记聂兰欢起了一个大早。今天,她要走访10多户贫困户,了解近期的生产生活情况。
“中秋节许多贫困户都在家,这个时候去走访,效率高而且获得的信息更精准。”聂兰欢说,因为扶贫任务繁重,整个中秋节假期自己都要坚守岗位。
聂兰欢今天走访的第一户是符超义的家。夫妻俩都已60多岁,种甘蔗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符超义一边准备着过节吃的鸭子,一边和聂兰欢聊起了家常,“今年甘蔗收入应该不错,加上国家给的各种补助,估计今年脱贫应该没有问题。”
2018年3月,聂兰欢被选派到上龙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一次次走进村里40多户贫困户的家中,和他们一起商量脱贫办法,10多个笔记本上,记满了贫困户的情况和她对扶贫工作的思考。
动员群众把土地“小块并大块”,劝辍学打工的学生回来上技校,把村里的闲置地改造成玫瑰花观光园……在她的带领下,上龙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绝大多数贫苦户实现了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许多人不再外出务工,而是选择在家乡发展种养业,看到群众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开心过节,我心里特别安慰。”聂兰欢说。
医疗援非医生:多一点努力就给病人多一分希望
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市,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援非医生林锟和同事们一起,在医疗队驻地准备今天晚上赏月聚餐的食材。同时,林锟还兼顾着值班的任务,一旦有危重病人,他就需要赶往12公里以外的尼日尔综合医院。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林锟所在的尼亚美市处在撒哈拉沙漠的南缘,周围黄沙遍地,疟疾等疾病威胁着当地人的健康。
中国援建的尼日尔综合医院于2016年8月建成,医院的设施按中国三级医院配置,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医院。由于当地医疗人才匮乏,中国派出的援助医疗队从2017年2月开始进驻这里,为当地提供医疗服务。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很挂念家中患病的父亲,但这里的病人同样需要我,我要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尼友谊贡献绵薄之力。”林锟说,在中秋节当天,他们作为中国医疗队员是可以休息的,但当地心脏科医生匮乏,遇到危重病人,自己仍然需要赶到医院协助当地医生对病人进行救治。
中国援非医疗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批又一批像林锟这样的中国医生,为改善非洲人民的基本医疗状况做出了贡献。
“虽然没能和家人团聚,但是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够救死扶伤,给许多家庭带来团圆的机会,就觉得很值得。”林锟说。
高铁“动姐”:多走一步就给旅客多一分安全保障
清晨的北京,秋意凉凉。站台旁,G421次车正静静等待归乡的旅客。
车内,弓金亮正忙着穿梭于各个车厢,“要赶在开车前走完全车,确保车厢干净整洁、设备运行良好。”
弓金亮是G421次动车的车长,今天,她要跟着这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一路南下,直到夜晚十时抵达目的地南宁。
十多个小时的旅程,她和同事们要不时在车厢内巡视,以确保及时解答问询,保证行车安全。一趟车下来,差不多要走一万五千步,很少有机会坐下来歇息。
中秋假期客流量大,车厢口为乘务员准备的座位,又一次被她让给了一位年长的旅客。“我们是长途车,今天在车上备有月饼、水果,在车上和同事、旅客一起过节。”
2009年8月,弓金亮成为一名铁路人。因为在车上时很少能抽出时间联系家人,轮休期间跟父母的视频通话是她在工作之余最期待的事。“每次跟爸妈聊天,最少要一个小时,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透过屏幕就感觉父母还在身边。”弓金亮说。
由于假期出行旅客人数逐年上升,工作任务繁重,参加工作之后,弓金亮就没能和父母在中秋节团聚。
“遗憾也有一点,但家里人很支持我。”弓金亮说,为旅客的安全出行做好保障,把旅客平平安安地送到目的地,不光是铁路人的心愿,也是铁路人家属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