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免税、补贴、减负……普惠养老如何平价增量
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试行半年,再迎政策利好。9月9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了《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政策工具,制定养老服务补短板组合融资实施方案。作为试行后的修订版,《方案》继续支持面向社会大众的普惠性养老项目,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免征增值税
《方案》要求,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
此外,《方案》提出了“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的工作目标。“三提升”指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两下降”指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一满意”则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满意度。
实际上,在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就印发了《方案》的试行版。与试行版相比,《方案》增加了政府责任清单中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机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此外,《方案》免征了契税、房产税、不动产登记费等多项税费,降低了养老服务机构的成本投入。
今年7月印发的《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中已经提到,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同时,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我国广大老年人需要价格合理、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政府的职责是保基本,同时还需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市场主体来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称,养老服务对企业而言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利润率较低,因此市场供给的养老服务需要政策支持,才能实现扩大供给,满足广大普通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指出,普惠养老专门提到了经济上可负担、方便可及,并强调了和多方的养老服务需求对接,尤其是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应该说这是一个开放的机制,能够让整个社会力量参与的机制。”
■补贴上限为1亿-2亿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高端化趋势明显。比如泰康的养老社区,入住的门槛是购买200万元的保险。此前,据媒体报道,位于北三环的光熙康复医院每月收费1万-4万元不等。企业自发进入高端养老,而发展普惠养老成为市场主流,则需要提高企业的参与意愿。
此次《方案》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采用差别化补助的方式,按每张养老床位2万元的标准支持居家社区型和医养结合型机构建设,1万元的标准支持学习型和旅居型机构建设。项目同时符合多种支持类型的,按照最高标准进行补助。原则上每个城市年度补助床位数不超过1万张,高于年度补助床位数上限的按1万张补助,或者分年度实施。
这也就意味着,针对试点城市,每年国家的补贴上限为1亿-2亿元。不过,广州中院海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有胜表示,养老床位仅仅靠1万-2万元补贴恐怕不够。“万科建的一家养老院,它的一个床位的建设费20万元,不算租金。我们公司自己建了二三百个床位,大概一个也得6万多元。”
《方案》在国家补贴之外,提出省级发展改革、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要研究完善补助、补贴等政策,切实加大资金等扶持力度,与中央补助、城市优惠等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培育普惠养老市场。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4亿元,用于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体系化养老服务等119个项目建设。在蒲有胜看来,养老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才有回报的产业,一开始投入大,空置率高。但对企业来说,养老床位的使用率会随着时间稳定地增长。
■价格与CPI联动
对于备受关注的普惠养老服务价格,《方案》规定,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普惠性服务内容及随CPI等因素动态调整价格机制。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支持的目标是价格可负担,使养老服务价格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价格指数变动等挂钩,这样一来,大部分老年人都可以享有。
与此同时,《方案》要求参与企业要测算提出基本养老床位的普惠价格及具体明细,通过市场机制自主形成普惠养老分级服务价格,作为参与专项行动的前置条件。基本养老床位价格外的护理等服务费用,也要充分体现普惠理念,覆盖更多中低收入老年群体。
今年2月,“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专题会议在北京举行。南昌、郑州、武汉、成都、秦皇岛、许昌、宜兴7个城市成为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而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有64个城市加入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把持续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调动多方资源广泛参与养老服务搭建平台,有利于探索中国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中国健康养老集团董事长朱跃说。
朱跃表示,一方面,养老事业具有社会性、民生性、公益性,需要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养老事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盈利能力,即必须坚持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运作。“如果不实现产业化运作,养老质量很难提升。”朱跃说。北京商报记者陶凤常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