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放融合世界共赢
尽管受到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干扰,但求合作、谋发展的时代潮流势不可挡。9月8日,2019国际投资论坛主旨大会,围绕“开放融合促发展,双向投资便利化”主题,就积极有效吸收外资,促进绿色丝路建设,展开深入的研讨和高端对话。
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加强合作,应对挑战,砥砺前行。中外政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权威学者专家、企业负责人等纷纷呼吁,加强投资领域的国际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
发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新设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等六个自贸试验区;颁布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取消执行了近40年的外资准入审批制度;推动“一带一路”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投资增长开辟新的空间……中国政府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措施,振奋人心。
而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以及新时代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40年来,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华投资兴业,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业绩骄人,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务实推进和有效实施,为广大中外企业投资合作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截至7月份,外商在华投资累计设立的企业将近100万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超过2.1万亿美元。
在2017年、2018年和今年上半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实现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创历史新高,对外投资同比增长4.2%。今年1—7月,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和对外的投资同比增长3.6%和3.3%。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二大对外投资的国家。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在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并让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国际投资论坛上,开放融合的“好声音”从厦门传向世界。
全球直接投资面临三大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明显加剧,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投资和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应深刻理解全球投资趋势和政策的变化,以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的水平。
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看来,目前全球投资恢复的势头极其微弱,而中长期投资的低迷和全球价值链扩张的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球贸易的增长势头和幅度,全球范围内持续升级的贸易战,全球产业链的碎片化,也将严重影响全球一体化体系的有效运营。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正在改变全球投资的模式。
全球投资政策虽总体走向开放,但对外国投资的监管和限制也在加强,外资的安全审查不断增加,一些发达国家鼓励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回流,而国际直接投资协定在新旧过渡阶段,建立多边投资体制仍遥遥无期。
同时,詹晓宁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和投资政策的变化,既对各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诸多的机遇。
一是为全球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融资提供了机遇。贸发组织估计,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在发展中国家就增加了年均2.5万亿美元的投资需求,绿色金融、影响力、可持续金融等新的投资方式也在快速增长。二是为新工业革命带来投资机遇。如数字经济的兴起,创造了跨境电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为新型合同制造定制化生产以及合作研发等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数字化技术还为中小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新的机遇。三是全球价值链结构调整也为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水平实现了飞速增长,但跨境投资中仍需解决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难题。
那么,如何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推动跨境产业合作?
“我们正在组建双边基金搭建对外投资平台,服务于中国产业资本走出去和外资技术引进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斌表示。目前,中英、中日、中法产业合作基金也已落地,并已开始探索成立中意、中以、中德以及“一带一路”等其他双边基金。
“正在研究推进中国东盟的双边基金,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和东盟各个国家,福建与东盟国家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我们欢迎福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共同搭建这个平台。”祁斌表示。
除了推动双边基金外,中投还通过举办中投论坛搭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平台,推动全球的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企业与中国的企业和产业结合,同时也把这个“非诚勿扰”的平台带到了全球。
祁斌表示,组建双边基金和对外投资平台,既帮助加速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也通过中国对外投资,让世界能够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实现了双赢。
国际投资论坛上,与会嘉宾还表示,要通过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制度创新的高地,让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热土,同时更好地走出国门,拓展对外投资的新领域新渠道,更好地助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不断地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增添新动能。(记者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