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市场缘何有巨大吸引力?
进军中国市场的美国零售巨头“开市客”迎来销售额与股价的“开门红”,MSCI、标普道琼斯和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巨头纷纷提升中国股票在自家指数中的影响力,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超过2.4万家……在全球宏观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市场在“逆风”中向世界展示出澎湃活力和巨大吸引力。
“不投资中国非常危险。”华尔街投资家、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日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中国市场缘何有巨大吸引力?国际舆论纷纷从中国经济的活跃脉动中寻找答案——
“无可比拟的消费市场”
近日,中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再次走到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引发外媒关注。
“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新政策。”彭博社的报道重点关注系列政策对国际汽车行业的影响,“探索逐步放宽或取消购车限制并支持一些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等举措,将让汽车行业从持续了一年多的衰退中解脱出来。更广泛地说,中国正在加强有针对性的刺激措施来支持经济。投资者认为这些新措施将有助于提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乐观情绪中,欧洲汽车类股票上涨。”
西班牙《世界报》指出,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促进从出口型经济模式向由内需支撑的经济模式转型。“中国希望通过贯彻实施《意见》,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
资本的灵敏嗅觉,从来都是跟着市场“用脚投票”。针对美国零售巨头“开市客”首家中国大陆门店的开业盛况,日经新闻网称其“正用新的方法来测试中国的‘零售胃口’”。该报道还指出,按照市场分析人士的说法,近年来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始终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彭博社和日经新闻网认为,中国激烈的零售业竞争,未能阻止新来者不断融入的脚步。“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国,拥有无可比拟的庞大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这都是国际资本尤其看重的。”
“生产商品最高效的地方”
“最重要的问题是,切断美国企业与中国的关系是否可行?”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美国企业离开中国”的言论,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出了这样的质疑。答案显而易见。
《纽约时报》认为,目前来看,美国企业与中国紧密交织在一起,割断这种联系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混乱甚至是破坏。中国已经是世界上1/4制成品的生产国。这种情况无法取代。“中国是生产各种商品最高效的地方。它建立了由小型工厂构成的庞大网络,为大型工厂提供必要的零部件。它拥有数亿知道如何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劳动力,有快速的火车、通畅的公路和高效的港口,可以妥善地把货物从工厂运到世界各地。”
“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够每天制造60万台手机。”路透社援引美国苹果公司旧金山供应链公司首席执行官达夫·埃文斯的话说。
“尽管美国政府发表种种言论,美企仍投资中国。他们不仅在华设厂,把产品再出口到美国,还深度参与中国国内市场。”美国“欧亚评论网”刊文指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就是想夺回传统制造业岗位。然而,美企受到更低成本、更高利润和中国市场吸引,放弃了美国生产和美国工人,不愿意把制造业搬回美国。
当中国以更大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时,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有目共睹。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9月3日的文章指出,从新兴市场制造业技术、可靠性、货币稳定性、治安和国内市场增长等诸方面讲,中国是第一名。“丰富的劳动力、稳定的货币和政局、世界一流的物流以及更安全的营商环境使中国脱颖而出。”
“开放是最大吸引力”
9月2日,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首批意大利展品在热那亚集装箱码头装船,正式起航运往上海。第二届进博会倒计时60天之际,首批展品带着全球企业的投资诚意,正从世界各地奔向中国。这是中国吸引力的生动注脚。
对外商来说,一个保持开放姿态的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吸引力。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刊文称,中国政府通过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吸引海外资本的决心,显示出外国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随着中国不断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更足。
近段时间来,中国多地纷纷公布优化营商环境“路线图”,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北京市日前发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互联网信息、金融、科技、教育等为试点开放的8个重点领域,在“产业开放”的路径上加码。报道指出,根据行动计划,北京将推动开放信息服务业务中的应用商店业务外资准入条件,试点开放外资股比至100%。
拉美社关注到,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上海正寻求巩固其国际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当地政府近日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吸引高质量外资企业的政策。希望“吸引更多企业入驻,特别是科技企业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机构”。
据美通社此前报道,正致力于振兴和发展的中国东北城市沈阳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和改善当地的政务管理与服务水平,成为具有一流营商环境的城市。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政务事项标准化,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推动政务服务机制化等。(本报记者李嘉宝)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