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外需继续承压政策托底凸显外贸韧性
与近期市场机构预测趋势相符,8月进出口增速呈现双双下滑态势。9月8日,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2万亿元,增长0.1%。其中,出口1.48万亿元,增长2.6%;进口1.24万亿元,下降2.6%。出口增速较7月回落7.7个百分点,进口增速由正转负。以美元计,则8月出口同比下降1%,进口同比下降5.6%。
受全球经济下行和贸易摩擦影响,外贸承压已经是业内共识。不过,从总体看,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3万亿元,依然取得了3.6%的同比增速。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解读称,我国外贸进出口一直表现出很强的韧性,下一步将全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相关政策的落实,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促进外贸稳中提质。
双双承压
“抢出口”推高外贸增速的预期并未实现。中信证券研究团队曾据此预测,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升温伴随着西方进口商的备货高峰,8月将出现“抢出口”的情况,并推升出口增速。
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8月出口增速为2.6%,以美元计则为下降1%,受此影响,1-8月出口增速为6.1%,较上月累计收窄0.6个百分点。
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创下贸易摩擦以来的新低,8月同比下降16%。招商宏观分析师刘亚欣表示,其中原因在于去年同期企业同样开始抢出口,且当时的对美出口量增长显著,压制了当前的出口增速。
前8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2.42万亿元,下降9%,其中,对美出口1.88万亿元,下降3.7%,两者降幅均有所扩大。
“本月对美出口规模无论环比、同比来看,都没有明显改善,这可能反映了今年关税形势变化较快以及前期加征关税对对美出口的负面影响。如果‘抢出口’力度不强,则9、10月出口会因高基数因素而承压。此外,全球经济基本面未现明显积极信号,尚不支持出口增速的明显改善。”刘亚欣表示。
此外,出口相对疲软还与全球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有关。华泰宏观李超团队点评称,中美贸易谈判在波折中前行,不仅对中美两国产生影响,也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从需求端数据来看,8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7,日本制造业PMI为49.3,均处于荣枯线下,其中欧盟已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
而在进口方面,以美元或人民币计,8月进口同比下降5.6%或2.6%。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8月国内制造业为49.5%,已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考虑到短期工业生产活动难有大幅回升,国内需求的进一步回落将拖累进口增速跌幅扩大。
李超团队指出,7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到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核心是不搞大刺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需求。9月4日国常会部署的“六稳”工作和专项债工作,9月6日央行全面和定向降准的决定,有望托底经济增速的下行,但短期出台更大的逆周期对冲政策可能性较低,国内需求可能仍较弱。
民企和多元化市场成主要支撑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6%,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成绩。”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员赵萍表示,应当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进出口数据贡献较大。当前我国外贸结构的进一步多元化,将一定程度缩小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前8个月,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值3.15万亿元,增长9.7%,占我外贸总值的15.6%。东盟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前8个月中,与我国贸易总值为2.74万亿元,增长11.7%,占我外贸总值的13.6%。上述地区增速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此外,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所占比重持续提升。前8个月中,民营企业进出口累计8.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占我外贸总值的42.2%,比去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
“产业决定占比。”商务部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当前,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使得民营企业成为外贸重要支撑的直接原因。而央企和国企则以核电、港口设备等高端重型产业为主,这决定其不会在外贸进出口中占比过重。
而针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下滑态势,白明表示,除中美贸易战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增加,一些外资企业转向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享受其带来的关税等优惠,使得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出现下降。
“但长期来看,我国在外贸进出口方面较东南亚国家还拥有一些不可替代性优势。”白明表示,我国在制造业方面拥有较完整产业链,产业比较集中,同时,广阔市场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是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我国贸易全面转型升级,通过不断增强产业实力,有效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此,赵萍补充道,长期来看,推动外贸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加大科研力度,还得益于国家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撑,多措并举,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的同时,驱动企业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稳外贸政策筑底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六稳”工作,商务部也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7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以市场化改革和运用经济手段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将通过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支持、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做好稳外贸工作。
截至目前,2019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出炉,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六大新设自贸区的建设正构建起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朱咏此前透露,中国当前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7个自由贸易协定。并将积极推进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继续商建一批贸易畅通工作组,为外贸企业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目前全球经济整体低迷,2020年大概率不会出现拐点,市场需求回暖可能性不大;加上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还会对我国外贸带来不利影响。”赵萍指出,尽管如此,如今市场空间不断扩展,政策持续加码,企业自身不断创新,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外贸环境总体呈谨慎乐观。
近期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显示,中国经济学人外贸景气指数为42,较上季度下降2个点。不过调研同时显示,对中国而言,中美贸易摩擦的短期影响要大于长期影响。从长远看,随着国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贸易摩擦的影响将逐渐变小。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实习记者刘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