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贵州黄牛要做“中国的和牛”

原标题: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贵州黄牛要做“中国的和牛”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具有贵州特色的全国优质牛肉供应基地——

贵州黄牛要做“中国的和牛”

9月6日,记者从全省肉牛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我省将把贵州黄牛打造成“中国的和牛”,建设富有贵州特色的全国优质牛肉供应基地。

日本和牛,是世界公认的良种肉牛。贵州养殖肉牛同样历史悠久,拥有关岭黄牛、思南黄牛、黎平黄牛、威宁黄牛和务川黑牛等一批优质地方品种。2018年,全省肉牛存栏、出栏总数分别位居全国第6位、第13位,产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到广泛赞誉。

肉牛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生态畜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全省肉牛产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思路重点更加突出,产业布局日益科学合理,发展模式更加成熟,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加快,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愈发清晰,助推脱贫攻坚成效逐渐显现。

为推动全省肉牛产业再上新台阶,贵州省生态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坚持“三年打基础、五年育品牌、十年磨一剑”的总体路径,围绕将贵州黄牛打造成“中国的和牛”的总目标,聚焦肉牛和牧草品种培育、适度规模养殖、饲草料建设、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屠宰分割和延伸产业发展等全产业链,努力把贵州打造成富有特色的全国优质牛肉供应基地,力争5至10年把肉牛产业链打造成千亿级的贵州特色产业,实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加注重推进品种繁育。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全省性的地方牛育种平台,把贵州黄牛的种质资源选育好、管控好,形成贵州黄牛品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对关岭牛、思南牛、黎平牛、威宁牛和务川牛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建立健全品相外貌、基因检测、淘汰退出等培育标准。

——更加注重推广典型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和总结关岭自治县“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发展模式、凤冈县和记公司“1亩草+1头牛+1亩田”发展模式、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合作社“三变+N”发展模式,建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带动贫困户通过养牛脱贫致富。

——更加注重突破饲草料瓶颈。关岭、凤冈、桐梓、思南、大方、六枝、贞丰等7个养殖重点县将按照“向天要草、向地要草、向山要草、省外调草”的思路,加强种草规划布局,用好林间草地、荒山荒坡、“粮改饲”田地和冬季闲田种植牧草,发展黑麦草、燕麦等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能力。

——更加注重推进屠宰加工建设。完善现有屠宰加工公司屠宰分割设施设备,启动凤冈县、毕节市、铜仁市肉牛屠宰场建设,力争在3年内形成3至5家肉牛深加工屠宰企业,满足全省肉牛屠宰需求,实现“活牛不出省”,提升肉牛产业省内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梯次渐进推动“贵州黄牛”风行天下。迅速统一并打响“贵州黄牛”公共品牌,突出高端化、绿色化、特色化的品牌特色,发挥省牛羊产业协会资源整合作用,推进肉牛养殖、加工、屠宰等企业构建产销联盟,积极拓展市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让贵州黄牛在一线城市率先“跑起来”,迅速提高我省肉牛的知名度、美誉度。(记者赖盈盈胡彪见习记者吴传娟)

相关阅读:
海关总署:中国8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 贵州省面向脱贫攻坚一线人员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笔试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