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冰城变迁:哈西玉米地“长出”服装城

原标题:冰城变迁:哈西玉米地“长出”服装城

冰城变迁:哈西玉米地“长出”服装城

2017年,国贸服装城大屏幕播放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年间,冰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直观可见的城区建筑与设施变迁背后,是哈尔滨在商业、人居、工业等各个领域的惊人成就。即日起,本报以不同年代的城郊点位为视角,推出“那一年,这儿是城郊”系列报道。通过走访不同年代工作或居住在当时“城郊”的当事人,讲述他们眼中冰城诸多领域发生的变迁。

南岗区学府路与中兴大道交口,高楼鳞次栉比。其中几座四到五层楼高的商厦呈“L”形分布,每天奔赴这里的市民与外地顾客川流不息。

这里,是哈尔滨的著名地标之一——服装城。当年只有一栋楼的“服装城”,如今已成为集国贸服装城、哈西服装城、哈尔滨服装城、国润家饰城、哈西综合批发市场等于一体的“服装城商圈”。

20多年时间里,从当年南岗城郊的一片玉米地,变身为哈尔滨无数家庭购置衣物、家用百货等的“打卡点”——某种程度上,“服装城”见证了哈尔滨商业的蓬勃发展与时尚高地的自然迭代。

冰城变迁:哈西玉米地“长出”服装城

1996年的哈尔滨服装城。

玉米地变身“时尚中心”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眼前服装城诸多商厦楼体所处的片区,还只是南岗区跃进乡翻身村的一片耕地。由于土质条件限制,这片耕地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哈西地区,除了农田,就是稀疏的村落。城区的街道上,经常有拉货的马车穿梭。

彼时,哈尔滨并没有规模化服装批发及加工基地,服装、衣帽等商品主要从广州等南方城市引进。而时尚、洋气的哈尔滨人对服装衣物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快速攀升。哈市相关部门决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哈尔滨自己的服装制作、加工基地。

1995年,由南岗区政府和哈尔滨国际贸易城8000名个体业者共同投资兴建的国贸服装城建成营业。由于款式新颖,面料、辅料齐全,国贸服装城刚一营业就吸引了哈尔滨周边群众到这里选购。国润家饰城总经理宋世钢回忆,那时国贸服装城采用的“前店后厂”模式,前店销售,后厂加工。老百姓穿衣用物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很快就能做出来。由于加工、销售的服装款式新颖、样式更新速度快,国贸服装城的名气迅速在哈尔滨“时尚圈”打响。

有多火?每天早上8点国贸服装城一开门,摊床就被前来购买服装的市民或来批发布料的省内外商户围住。前来批发的厂商中,不乏金发碧眼的洋面孔,因为语言不通,很多人都是一边用手比画,一边用笔在纸上指指点点。

那时,服装城会举办“服装展示会”——相当于如今时装发布会,模特现场走秀展示潮流服饰。“当时能在服装城做上一件衣服,那时尚感,不亚于现在在专卖店买上一身名牌。”宋世钢说。

冰城变迁:哈西玉米地“长出”服装城

下图:1996年,哈尔滨服装城内摊床林立。

各大购物中心“包围”服装城

国贸服装城的成功,吸引了更多商户在此集聚,挖掘哈尔滨服装业的巨大潜力。2000年,哈西服装城、国润家饰城相继开业;2002年哈尔滨服装城正式开门纳客……如今的服装城商圈,已成为占地30多万平方米,拥有商户6700余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的黑龙江省内纺织品、服装生产销售辐射力较强的大市场。

由于地处京哈、哈大、哈双公路途经要道,服装城商圈已成为哈尔滨市周边地区以及龙江对外服装流通的一条“通道”。除本市及周边县市的业户外,大批温州、石狮、香港、俄罗斯等国内外客商都与服装城商圈内的商场建立起业务联系。“服装城”也成为冰城商业的一大品牌。

服装城当年所在的城郊片区,眼下早已成为城市核心繁华商业区之一。

哈西地区时尚购物中心与商业业态如雨后春笋。从2012年开门营业的学府凯德广场,到2014年哈西万达商业广场;从2016年开门纳客的哈西西城红场,再到2017年营业的宜家家居……目前,哈西商圈早已形成了百货商品、家居零售、餐饮娱乐等完备的商业格局。

哈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年翻232倍

服装城商圈蝶变发展的近30年时间里,哈尔滨市的商业生态也在快速成长:在传统的中央大街、秋林商圈之外,道里爱建商圈、群力商圈,香坊乐松商圈……陆续涌现。

眼下的服装城,早已不再是市民购置时尚衣物的第一选择。但目前很难有一个商场或商圈,能产生如同当年的“服装城”对哈尔滨人的号召力——冰城商业布局及业态的极大丰富,让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

来自哈尔滨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商品供应总量持续扩大,品种明显增多,新的商业形态不断涌现。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000亿元,2011年超2000亿元,2017年达到4044.8亿元,是1978年的232.5倍,年均增长15%。

相关阅读:
中巴空军“雄鹰-Ⅷ”训练:首实现全过程体系对抗 方便市民出行 21路等3条公交线路进行站点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