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港籍政协委员梁宏正:香港青年的任性 我的痛心

原标题:独家专访港籍政协委员梁宏正:香港青年,你们的任性,我的痛心

激进示威、打砸伤人、攻击警方……最近两三个月的“反修例风波”,使得香港被暴力所笼罩,许多年轻人走上街头充当暴徒,破坏社会秩序,其暴行触目惊心。

对此,常年与青年人打交道的北京市政协委员、香港菁英会荣誉主席梁宏正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日前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他表达了对香港年轻人深深的担忧。痛定思痛,梁宏正呼吁广大青年要用有效沟通取代对抗,学会理性地发声。

港籍政协委员梁宏正:香港青年的任性 我的痛心

关于香港现状

北京日报客户端:近来频频出现的暴力示威事件,对香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中还出现不少年轻人的身影,您对此怎么看?

梁宏正:暴力示威事件给香港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旅游、零售、餐饮、酒店……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包括我身边许多外国商人也对香港是否适合投资产生了疑问。我今年40岁,从来没有这样为香港的未来感到担忧过。

不过最让我痛心的是一些年轻人说要流血牺牲,这样的想法太任性了。年轻人对政府有诉求,但是暴力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这对他们自身的伤害也是很大的。我做了这么多年年轻人工作,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我希望这些暴力事件尽快停止。

港籍政协委员梁宏正:香港青年的任性 我的痛心

关于解决之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一些香港年轻人面临的困境?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看法?

经济发展要多元化

梁宏正:上世纪80年代我读小学,彼时有一句话让我特别骄傲——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首。但近年来我们没有找到一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我觉得香港的经济不能只靠房地产、金融、旅游这几个单一的选项,而要想想怎么做得更加多元,怎样下功夫把蛋糕做大。

目前香港相对单一的经济状况,导致年轻人就业选择面窄的现象。我很多次与香港年轻人深入交流,发现他们都很有梦想,有的人喜欢舞蹈、有的喜欢设计、有的热爱科学……但香港能否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机会和舞台,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呢?这一点同样值得思考。

要做好“住有所居”

梁宏正:住房问题也是年轻人面临的一个困境,我觉得政府要有决心去解决这个问题,不只是特首层面,而是各个部门都重视起来。例如有些政府部门在批核上比较缓慢,未能从办事者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想,这一点就可以改善。这样的改变至少会是一个好的开端。

有效沟通取代对抗

梁宏正:近来电视上常常看到一些年轻示威者和警察在街头对峙的画面,当然这也是一种沟通,但显然不是有效的沟通。我希望政府可以做一个有效的沟通者,多去听听不同背景的年轻人说什么,而不是让他们听政府说什么。此外,我觉得沟通不见得要建立一个多大的平台,而更在于态度和勇气。虽然我们的想法不同,但有一天我们能够放下争执,好好谈谈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我自己和年轻人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请三五个年轻人一起吃饭,学业、工作、恋爱,他们什么都和我说,聊到最后都问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我觉得这才是年轻人最关心的事。我想如果我们真诚用心服务年轻人,他们一定能够感受得到。

港籍政协委员梁宏正:香港青年的任性 我的痛心

关于两地交流

北京日报客户端:似乎内地青年和香港青年之间有一种隔阂,您觉得怎么让两地青年人更好地交流?

交流深度重于规模

梁宏正:我曾经做过一个创客交流的活动,年轻人组团参加比赛,团队里一部分是北京年轻人,一部分是香港年轻人。我发觉一个很好的现象是大家因为有共同的语言,很快就交流起来了。

另一个有趣的观察就是北京的孩子理论性很强,香港的孩子实践性非常强,两者相互碰撞,奇妙的“化学作用”发生了!我们做了4年,每次80人左右,交流规模不大,但很有深度,效果非常好。

交流就是要大家要打开心扉,而不是双方不了解就给对方贴上标签。

用故事打动年轻人

梁宏正:当然也有一些人质疑我说,你做了这么多年交流工作,怎么也没效果呀?但我说一定要继续做下去,要有耐心。

现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发展机会,例如现在的大湾区建设。我觉得媒体可以多做一些故事性的宣传,香港年轻人实践性比较强,所以如果他们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一定会感兴趣的!

关于寄语青年

北京日报客户端:结合自身经历,您有什么话想对香港年轻人说的?

梁宏正: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是我们的家。我还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我也是个18岁的年轻人,晚上我和家人在一起参加聚会,海边还放了烟花,当时那种感觉很奇妙,我既觉得安稳又有些激动。

我没有说香港年轻人不能发出声音,但是要理性、有自己的分析,而不是只看网络和媒体说什么。

我始终觉得,香港和内地是血浓于水的家人,有时候家人吵架特别凶,会触及彼此的痛楚。而当我们冷静下来时,就会理解到“原来我伤害了你”。

相关阅读:
我省1人当选 8人获提名奖 海口举行道德模范 与身边好人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