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来源:国是直通车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9月6日上午,在国新办发布会前厅,摆放着一幅用粮食做的画,勾勒了一副黑龙江广袤土地的场景。现场,还摆放着各种特色农产品,蔓越莓、绿剑黄瓜、彩椒、玉米、灵芝、木耳等,不禁让人想起那首《松花江上》。
在国新办发布厅内,一场“新时代黑龙江重振雄风再出发”的发布会正在举行。
中新社杨可佳摄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谈及黑龙江7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重点谈到了农业发展,并称之为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
北大荒是黑龙江北部一大片地区的一个名称。在地理上,北大荒属于中国最北部地区,冬季寒冷,耕作期短,人口比较稀少。因其荒芜而被称为北大荒。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开发,将沉寂的黑土地变成亿亩粮田。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即描写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北大荒变成了米粮仓。在那里,不仅有已被开垦的良田,还有美丽的草塘。
人们对北大荒的开发还孕育形成了“北大荒精神”。
中新社发许丛军摄
时至今日,北大荒这片土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粮仓。
张庆伟介绍,经过70年发展,黑龙江跃升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绿色食品面积、农业机械化率均居全国第一。
“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国饭碗’装上了更多的‘龙江粮’,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张庆伟说。
官方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万多亿斤。2018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1501.4亿斤,实现“十五连丰”,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
图片来源:国新办网站
然而,黑龙江并不满足于简单提供粮食。
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表示,黑龙江粮食,一要种得好,二要产得优,三要卖得俏。
黑龙江要推动粮食精深加工。以玉米为例,“不仅把玉米作为饲料,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些化工和医药的原料,还可以用它生产燃料乙醇,光一个玉米的加工链就会拉得很长很长”。
黑龙江农产品品牌塑造还不够。今年10月10日,在黑龙江将举办第二届国际大米节,包括东南亚大米都会参展。在品牌打造方面,黑龙江要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优势牌。
从“挺起民族工业脊梁”到“老工业基地振兴”
“黑龙江因工业辉煌而辉煌,重振黑龙江雄风就在于重振工业雄风。”张庆伟如是说。
建国初期,全国25家大企业北迁,22个重大项目落在黑龙江。
黑龙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力发电设备企业、第一座重型机械厂等“国宝”级企业。70年间,黑龙江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23.9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7.6%。
经过70年发展,黑龙江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16位,累计为全国提供了1/3的电站成套设备、1/2的铁路货车。
中新社发王云龙摄
“我们的目标是工业要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35%以上,使黑龙江工业实现新跨越,再铸新辉煌。”张庆伟说。
张庆伟认为,黑龙江现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
黑龙江农垦,也就是现在的北大荒集团,原来是政企不分的,自身有法院、检察院、公安,自己办中小学,所有的行政职能都有。2015年,党中央出台了深化农垦改革的意见。黑龙江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到今年上半年,农垦大部分行政职能已经移交给当地政府,中小学完成了移交,法院、检察院、公安也都移交给了地方,让农垦焕发了生机活力。
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是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路径。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黑龙江提出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做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文章。
2018年,黑龙江“老字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7.6%,利润增长了6%;“原字号”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1.8%,利润增长了35.7%;“新字号”动能加快形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业保持10%以上的增长。
目前,黑龙江省能源工业“一柱擎天”的局面得到了初步转变。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王文涛提到两个关键词,“办事不求人”“投资必过山海关”。
王文涛指出,“办事求人”,“求”背后极容易产生权权、权钱、钱钱的交易。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是按规则办,不用求人,因此通过“办事不求人”来推动营商环境的大课题。
所谓“投资必过山海关”,需要地方营造好的环境让企业来投资兴业。黑龙江提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市场活力的“加法”,用行政环节的“除法”换办事效能的“乘法”。对黑龙江而言,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