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商圈里的图书馆:闹中如何取钱
随着越来越多的特色书店开进购物中心,不少图书馆也走进商圈,开启了阅读的新体验。其中既有像晓岛这类由购物中心联合商业伙伴设立的公益图书馆,也有如更读书社等政府与企业合办的图书馆,此外还有政府在商圈内设立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有业内人士指出,与普通商圈内书店相比,图书馆因公益性的特性,具有更强的黏性,部分图书馆还具有绝大多数书店不具备的借阅功能,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接连开业
如今的各大商圈内,正上演着“买买买”的购物潮与文化体验交织的图景,博物馆、艺术馆、书店等文化消费的项目成为了商圈内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然而,当购物中心的文化体验经济进入2.0时代,商圈已不再满足现有的文化艺术消费,而是向更具公共文化属性的图书馆延展。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共有包括晓岛、老书虫等6家图书馆开进了商圈,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则有60余家图书馆分布在各大商圈内。
位于朝阳大悦城9层的晓岛图书馆就是音乐人高晓松与朝阳大悦城合办的阅读空间。“登岛”采用免费预约制,不提供借阅服务,读者只能在岛内阅读,且每日仅开放200个“登岛”的名额。名额限制的方式在保证阅读环境和体验的同时,也给“登岛”带来了麻烦,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登岛”基本需提前一周进行预约,甚至有读者表示要等零点过后抢预约的名额。
距离朝阳大悦城12公里外的三里屯,是商业与餐饮业态繁荣的代名词。位于三里屯一条小巷中的外文书店老书虫更像是繁忙商业体中的一座“秘密花园”,除了是一家书店外,老书虫还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读者不仅可以在借阅区翻看书籍,还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成为老书虫会员,将未看完的书籍借走。
同样将书店与图书馆相结合的还有位于大兴区绿地缤纷城的更读书社,更读书社采用的也是会员制的借阅模式,会员的价格为399-899元。但由于更读书社是与大兴区图书馆合办的项目,读者还可以凭借大兴区图书馆的借阅证在更读书社免费借阅。
在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程三国看来,晓岛的免费预约制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入阅读空间的读者进行了筛选,纯公益性的底气来源于高晓松IP的强大影响力。而这是搭载图书馆功能的书店所不具备的,通过会员收费制提供借阅功能,更像是书店为会员提供的增值服务。
商业模式
无论是晓岛、老书虫还是更读书社,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了当下商圈图书馆的三种主流经营模式,即由购物中心联合商业伙伴建立的公益性图书馆、民营书店开设图书馆功能以及民营书店与政府合办的图书馆。
作为高晓松与朝阳大悦城合办的购物中心阅读空间,晓岛在今年1月被朝阳大悦城引入。据知情人士透露,朝阳大悦城为晓岛提供了免租金的优惠政策,晓岛日常经营基本只需要支出店员的人力成本。有业内人士表示,朝阳大悦城看中的是高晓松的IP,依靠高晓松的流量,晓岛成为了文艺青年打卡的网红地标,同时也带动了朝阳大悦城餐饮、服装等业态的销售。
公益性的原则和租金的优待让晓岛不必考虑经营的难题,但对于老书虫这样一家民营书店与图书馆的结合体来说,却不得不为生计做考虑,老书虫的店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会员数大概在400人,图书借阅是不盈利的,盈利主要依靠餐饮和场地出租。
或许是因为携带着公立图书馆的基因,与老书虫借阅区的书籍数量相比,更读书社的借阅区显然更大一些,借阅类的书籍与销售类书籍的占比为2:1。更读书社的店员冯女士表示,借阅基本是公益性的,店内的经营主要依靠餐饮和周边产品来维系。
“我更看好商圈书店与图书馆结合的模式,对于民营书店或图书馆而言,缺乏晓岛这样的超级IP,商圈一般不会给予租金减免政策,这也就意味着想做单纯的民营图书馆并不现实。而书店与图书馆结合的模式是按商业思维去经营的,能够有效解决公益图书馆的成本问题。”程三国表示,只是目前提供借阅服务的书店仍是少数。
亟待扶持
文化和旅游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个,比2016年增加13个。有推测认为,202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将增加到3260个。
在资深出版人唐勇看来,“全国3000余家图书馆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公立性图书馆不仅面临着数量较少的问题,还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状,生活在郊区的读者无法便利地享受公共图书馆资源”。
在公共图书馆资源稀缺的形势之下,商圈内的书店已经成为了很多读者的“图书馆”。但这些开设在商圈内的“图书馆”一直因餐饮、衍生品销售占比过大备受“喧宾夺主”的质疑,而常规书店叠加图书馆的经营模式或许成为了“鱼和熊掌”兼得的选择。
程三国表示,建设图书馆的成本非常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满足人们需求的图书馆,但北京有上千家书店,书店也早已成为了商圈的标配,如果商圈书店都能叠加图书馆的借阅功能,无疑是弥补公共图书馆数量少、分布不均等问题的最好方式。“仅靠民营书店自身来推进图书借阅服务并非易事,政府和商圈应该在书店叠加图书馆功能上予以资金支持,这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公立图书馆的不足,还能为商圈其他业态的消费引流。”
北京商报记者宗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