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旱厕消失 村民期盼公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原标题:旱厕消失村民期盼公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日前,葛渠村村民向新京报记者反映,最近村里拆违建把自家建的旱厕拆了,却迟迟没有建移动厕所,村民没地方解决大小便,只能早起去树林子里解决。对此,宋庄镇人民政府回应称,葛渠村作为此次新建及改造公厕项目中第一批建设村,计划新建改造8处公厕,其中,葛渠公厕改造样板间工作已进场施工。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制作

旱厕被拆,村民上厕所成了难事

据葛渠村村民介绍,村里在今年5月份左右开始拆除违法建设,违建的划定是根据村民持有的红本为准,红本以外的建筑都需要拆除,由于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把厕所建在自家院外,不在红本范围内,因此遭到了拆除。

“以前盖房的时候,没想到这回事,就觉得厕所有味儿建在外边干净,但现在这些都划为违建被拆除,家里却没地方建厕所了。”家住葛渠村东南部的村民表示,拆违都过去两个月了,此前听说要在村里分散建8个公共厕所,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建起来,没办法只能自己花三百块钱买一个临时厕所先用着,希望相关部门尽快解决村民上厕所的问题。

葛渠村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在村里,许多村民家都盖了房用来出租或自用,院子里几乎没有空地。违建厕所被拆后,有的村民在室内加装了马桶,但改建上下水也成了问题。家住葛渠村北部的村民告诉记者,之前在外边建的厕所今年5月份被拆了,现在全家人公用室内的一个马桶,6口人早上上厕所得排队,公厕离家又太远,有时候忍不住就用塑料袋解决。

旱厕消失 村民期盼公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葛渠村村民使用的简陋临时厕所。新京报记者耿子叶摄

记者在葛渠村走访中发现,有部分村民仍在使用临时厕所,所谓临时厕所,就是在原来拆除后茅坑的四周支起简单的围挡,勉强使用。有的临时厕所紧挨着自家房屋,有的临时厕所孤立在一片空地上,据了解空地是村民此前利用村里闲置地修建的房屋被拆后遗留下来的。

旱厕消失 村民期盼公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茅坑的四周支起简单的围挡。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摄

村民向记者介绍,目前村里有三个公共厕所,都分布在北部,其中两个离得还比较近。记者实地查看了位于村东北部的公共厕所,分为男厕、女厕和无障碍厕所,其中女厕大概有5-8个独立蹲便。前来上厕所的村民告诉记者,“我家离厕所还算近,可以走着过来,有的住得远的村民都骑着电动车来这里上厕所,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走路都要拄着拐杖,来这里解决大小便还真不太方便。”

旱厕消失 村民期盼公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葛渠村公共厕所。新京报记者耿子叶摄

村里缺少下水道,雨天排水不畅

家住葛渠村东南部的董姓村民,今年59岁,她和老伴都是残疾人。由于自家房屋地势偏低,加上排水不畅,每到下雨天,家门口的水就没小腿,“一下雨就积水出不去家门,给大队打电话他们就过来通下水道,但现在房子老这么泡着,担心安全问题。”

旱厕消失 村民期盼公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村民家屋后的积水。新京报记者耿子叶摄

记者在现场实地调查发现,董姓村民家地处三岔口,其中东西方向道路东部地势偏高,雨水及村民的部分生活污水顺势流下,由于房屋背靠路面地势较低,因此造成了长期积水。

“冬天走冰,夏天趟河。”周边胡同的村民同样被积水问题困扰,村民介绍,葛渠村地势不一,“我们这边下水现在改往南边流,但南边地势高,水流不过去,因此造成了积水。”村里主干道上修了下水道,但胡同里边缺少下水道,个别的出水口还被堵了。

旱厕消失 村民期盼公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葛渠村东南部下水口。新京报记者耿子叶摄

旱厕消失 村民期盼公厕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葛渠村主干道一侧下水道。新京报记者耿子叶摄

在葛渠村主要干道两侧,记者看到村里设置的下水道,有的下水道还在排水,有的已经积起了垃圾。家住葛渠村北部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家门口这条下水道到东边那头就堵上了,一到下大雨,这路面上都是积水,下水道根本出不去水。

【相关回应】

葛渠村计划新建改造8处公厕

目前,宋庄镇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其中旱厕属于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中必须拆除的范畴。宋庄镇为了避免旱厕拆除后部分村民无法如厕的问题,共租赁了1300余个流动公厕,安放于每个村的主要街道和村民居住的集中地区。此外,宋庄镇根据区级“厕所革命”的要求,计划在各村新建改造129座公厕,目前新建及改造公厕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和招标。

葛渠村作为此次新建及改造公厕项目中第一批建设村,计划新建改造8处公厕,其中,葛渠公厕改造样板间工作已进场施工。以上公厕建成后将极大地满足村民上厕所的需求。同时,宋庄镇将对各村的户厕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后期管护,努力解决村民如厕难,厕所环境脏乱等问题。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编辑杨亦静

校对柳宝庆

相关阅读:
澳门科技大学教授许敖敖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花溪区、赤水市、盘州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