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丑》威尼斯大放异彩,为何大银幕如此迷恋这个角色?

原标题:《小丑》威尼斯大放异彩,为何大银幕如此迷恋这个角色?

由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放映后,引起了极大的讨论。目前场刊评分4分(总分5分),IMDb评分9.7(总分10分)。从蝙蝠侠系列的反派,到独立电影,DC漫画中的小丑一角已有多个银幕化身,每一个都有影史留名的优点。

《小丑》威尼斯大放异彩,为何大银幕如此迷恋这个角色?

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小丑。

在蒂姆·伯顿执导的《蝙蝠侠》中,杰克·尼科尔森饰演的小丑的表演方式奠定了小丑的疯癫形式。而希斯·莱杰出演的版本在他去世后为他夺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自杀小队》虽然影片质量堪忧,但杰拉德·莱托的小丑造型大受好评。

《小丑》威尼斯大放异彩,为何大银幕如此迷恋这个角色?

《自杀小队》中的小丑。

这次杰昆·菲尼克斯的版本依然被寄以厚望,不少人看好他夺得本届威尼斯最佳男演员,并有望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看来小丑这个角色,已经从一个超级英雄电影反派配角,逐渐变成了一个具有颁奖季受欢迎体质的角色。在9月中旬,另一部近年引发热潮的小丑主题电影续集《小丑回魂2》也即将上映,前作曾经在北美创下极佳的票房成绩,名列恐怖片票房榜前茅。

《小丑》威尼斯大放异彩,为何大银幕如此迷恋这个角色?

《小丑回魂2》中的小丑。

这样看来,无论是商业体系下还是艺术电影思辨下的小丑形象,都有极高的价值。为什么好莱坞特别迷恋“小丑”角色呢?应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个是溯源,欧洲文学与欧洲电影中小丑形象的流变;第二个是流行文化,美国流行的小丑商业模式的负面影响。

在欧洲文学中,大文豪雨果笔下的《笑面人》与《巴黎圣母院》中有两个著名的“小丑”式人物。两个“小丑”人物有很明显的区别,也和雨果个人的创作变化相关。《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大众较为熟悉,创作出一个文学史中最为著名的面恶心善角色。而在较为早期的《笑面人》中,“笑面人”这一形象悲剧性十分明显,他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在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不断迷失,从面容的外在深化进心灵层次,最终投奔怒海。DC漫画中小丑一角,也与好莱坞早期改编电影《笑面人》有着较深的渊源。

《小丑》威尼斯大放异彩,为何大银幕如此迷恋这个角色?

《大路》中的小丑(右)。

在费里尼的电影中也多次出现小丑角色。尤其是《大路》一片,同样是卖艺人的人物设定,与《笑面人》极为相似。费里尼延续了雨果的小丑精神,人人都是被人性戏谑的小丑,做着自欺欺人的表演。

文学与电影艺术大师赋予小丑形象无限的哲思,而在好莱坞体系中,小丑象征着一种童年恐惧。我们常在美剧、好莱坞电影看到,小丑作为儿童生日派对或其他庆祝活动的表演嘉宾出现,意在逗乐儿童。

但是部分儿童对于小丑存在着一种心理恐惧,主要在于小丑的妆容。他们可以被视为诙谐幽默,但在另一个角度来看,成人化上固定的微笑表情的妆容后,无缘由的笑意让人觉得难以揣测,十分阴森可怖。

《小丑》威尼斯大放异彩,为何大银幕如此迷恋这个角色?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饰演

的小丑。

消解恐惧是好莱坞娱乐商业片的重要叙事功能,因此将小丑作为恐惧对象创作影片,也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选择。

名导如蒂姆·伯顿、诺兰等人精心结合欧洲文艺哲思与好莱坞商业法则,重新塑造小丑角色,让这一角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仿佛成了中年男性最好的代表,压抑的情绪爆发成反社会的高智商暴力行为,也就是将人性的阴暗面以一种极具扭曲魅力的方式,转化为银幕奇观,从而收获好口碑与好票房。在未来,可见小丑式的角色也许会成为颁奖季男性角色的主力军,并有多种变化出现,直到好莱坞彻底厌倦,再觅新欢。

□耳朵(影评人)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校对郭利

相关阅读:
为外卖食品“上锁” 广东推广网络订餐食安封签 重点产业园区将成海南实施自贸港政策“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