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港校“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发起人:勿冲动罢课,更勿诉诸暴力
图为三版“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
海外网9月3日电“万望诸位师弟师妹切勿冲动罢课,害己及人,更勿诉诸暴力,以身试法。”9月2日,香港科技大学(后简写为“港科大”)一群师兄师姐在多份报章刊登了“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信中语重心长呼吁港科大学生三思。
9月2日,“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的发起人港科大社会科学系2011届校友詹培勋和参与起草信件的港科大校友王同学接受了海外网记者专访,介绍了刊发信件的事件经过,并表达了希望以校友身份呼吁师弟师妹不要参与罢课的初衷。
煽动学生罢课是对社会不负责任
图为香港市民团体在教协外抗议(来源:文汇网)
日前,港科大一个名为“科大行动”的学生组织在社交网络脸书上散播分裂言论。随即港科大校长史维致信师生,谴责该学生组织发布“仇恨和荒谬的信息”,称其挑战了“香港存在的基本原则”,并警告这将产生恶劣后果。
这件事对詹培勋触动很深,他认为“科大行动”的做法是在特殊时期混淆视听,令人匪夷所思,对学校和学生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詹培勋说:“整个社会的最优资源都给予了学生,而现在反对派煽动学生罢课罢学,将这么好的资源浪费掉,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做法,所以非常有必要去制止。”
8月30日,詹培勋乘车从珠海回香港,看着宏伟壮阔的珠港澳大桥上只行驶着寥寥几辆车,联想到做交通运输业的朋友生意下跌九成,詹培勋百感交集,用手机写下了第一版文言文版本“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
公开信中写道:“开学在即,吾等故人尤忆清水湾畔挥斥方遒,象牙塔内群英荟萃,书香四溢,悠忽间恍如隔世。惊悉尔等存罢课停学念想者跃跃欲试,吾等谨此提点浅见,还望汝等三思。”信中还表示:“吾等支持史维校长与持份者开明商讨之举,万望诸位师弟师妹切勿冲动罢课,害己及人,更勿诉诸暴力,以身试法。”
百位校友响应六家港媒刊载
图为“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在多家港媒刊载
经过詹培勋的积极联系,8月31日,“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在《大公报》、《文汇报》和《信报》上刊载,随即在港科大校友圈中引起热烈反响,纷纷自发捐款,校友认为现时香港社会动荡,需要这种正能量的传递。有热心校友联系詹培勋,希望共同推进刊登信件一事,港科大校友群中很快成立了一个5人核心小组,目前在美国读博的王同学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同学在核心小组中负责起草英文版信件,并联系内地媒体,她介绍:“我们的初衷就是发出理性爱国的声音,让大家看到香港社会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打、砸、抢的暴力行为,包括网上的讨论也很偏颇,并不能真正看到大家在想什么,所以希望以校友身份呼吁师弟师妹,不要参与罢课。”
王同学表示:“我们所做的就是弥合不同群体之间的鸿沟,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就像信里所写的那样,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自由,必须在合法框架内表达,民主也有民主的底线,有国才有家,所谓的‘违法达义’只是一个圈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据了解,经过一个周末的酝酿,“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又呈现出了白话文和英语两个版本,于9月2日分别在《香港商报》、《经济日报》和《明报》刊登。截止目前,港科大校友中参与信件刊载募捐的人数已超过200人,募集金额超7万港元。
教育系统疏漏应马上弥补
图为香港科技大学校园
迈入9月,香港大中小学陆续开学,煽动学生罢课的组织早前吹嘘有过百间学校学生会参与罢课,还有人在网上发起9月2日中午12时在港科大赛马会大堂广场集会。但据在校生发回的现场视频显示,12时左右并没有学生聚集的情况,直到12时30分,大概百名学生集结,喊了几句口号就自觉无趣各自散去。
谈及有组织煽动学生开学罢课,王同学表示:“一部分香港年轻人犯的错,就是人云亦云,以偏概全,他们对‘修例’的反对,是被某些八卦小报带了节奏。黄之锋等‘港独’代表人物并不能真正代表香港民意,更何况他们其实并没有想要解决问题,只是以整个社会和校园的动荡为代价,追逐自己的政治前途。作为一个曾经在香港生活过很多年的内地人,我觉得在此时此刻,我需要站出来,根据我们在香港生活的经历,以及对两边年轻人的理解,站在双方的角度,尝试去找寻共识。”
詹培勋介绍,听闻有个别学校师弟师妹放弃来香港读书,非常遗憾,也有在读的师弟师妹对政治沾染校园表示担忧。詹培勋提到港科大校长史维在开学与学生见面时所说,现在是香港的非常时期,越是非常时期越要保持平常心,平时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害怕,也不要直接与人对立。
詹培勋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于香港时下乱象的见解,第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旦根植就会影响一代人,教育系统疏漏应该马上弥补;第二,为什么那么多暴徒被逮捕之后又释放,希望香港司法系统深刻改革;第三,假记者在前线妨碍警察执行公务,香港记协扭曲事实撕裂社会,民众每天接触的传媒也需要检讨。
“黎明破晓在即,愿君安坐清水湾畔,心生宁静,抬头瞥见香江第一缕希望与和平之光。”詹培勋说,历史上的插曲很快就会过去,港科大是每位校友心中珍爱的校园,并且位处香港的东方,所以希望港科大人能够最早看到希望的曙光。(海外网朱惠悦)
(注:应受访者要求,内文“王同学”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