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
“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大对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重点人群科普培训力度,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有关负责人在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说。
今年5月中下旬,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听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办法》情况汇报基础上,赴运城、临汾、阳泉三市,采取实地检查、问卷调查、听取汇报、就地反馈等方法,就“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并委托晋城、吕梁两市人大常委会在本市范围内开展检查,最后形成此检查报告。
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各级政府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贯彻实施好“一法一办法”出台并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省政府建立了由省政府领导为组长,2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全面落实我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市、县政府普遍建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政府每年将重要科普活动列入对相关厅局单位的督察考核,部分市、县政府将科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或作为科技部门考核内容之一,有力推动科普工作的落实。
五年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9.85亿元用于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2014年至2018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9.85亿元用于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其中省本级累计支出3.4亿元。分年度看,省本级科普经费投入人均达1.84元/年,超过我省实施办法规定的人均0.3元/年标准。其中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中、晋城7市(占比63.6%),以及全省65%的县(市、区)的人均科普经费基本达到我省实施办法规定的0.2元/年。
我省大力支持省科技馆建设,无偿划拨所用土地。五年来,省本级财政统筹安排6900万元用于保障省科技馆正常运转,并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495万元。政府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各项法定优惠政策,对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科普类图书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对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
基本形成了以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为载体,以社会科普设施及资源为支撑的市、县(市、区)、街道(镇)三级科普设施网络体系
在“一法一办法”实施中,我省科普资源开放共享,科普活动形式多样。
2009年,省科技厅出台并实施《山西省科普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截至2018年,全省共认定省级科普基地160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05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2个。2017年、2018年,每年评选25个优秀科普示范社区。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为载体,以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科普工作室(站)、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为基础,以社会科普设施及资源为支撑的市、县(市、区)、街道(镇)三级科普设施网络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每年在科普日、科技周、食品安全周、防灾减灾日、气象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省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免费或优惠开放。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定期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向公众开放重点实验室、陈列室、工程中心。省科技厅连续成功举办十八届“科技活动周”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成果对接展、科普讲解大赛、科普知识讲座、科技下乡、科技创新政策宣传、科技资源开放等活动。省科协开展“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举办科普摄影大赛,组织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活动,2018年举办科普报告64场,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省发改委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连续3年组织开展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山西分会场系列活动,举办72场创新创业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4.9万人次;省卫健委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工作,并将其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把撰写科普文章纳入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省农业农村厅加大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科普宣传,举办“进党校、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系列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全省科普文艺演出,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开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版块”导游素质提升工程系列活动。省地震局在全省开展“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成功举办山西省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全省各市(县、区)普遍建立了“科普中国”乡村e站、社区e站、学校e站,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科普活动覆盖不同领域、不同人群,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加大对“四类”重点人群科普培训力度,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大对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重点人群科普培训力度,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大力开展校内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以阳泉市矿区赛鱼小学科学宫、运城市盐湖区“钱学森科技小学”、临汾市流动科技馆为代表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形式多样、主题明确的科学教研活动,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团省委共开通省级共青团微博14个、市级22个、县区238个、高校112个、企业48个;省级共青团微信平台16个、市级11个、县区119个、高校23个、企业12个。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安排建设31个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
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城镇劳动者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养科普人才,全省各级各类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充实壮大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养高水平科普人才、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全省各级各类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充实壮大。
通过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培训基地,举办科技辅导员、全民科学素质领导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培训班。省科协开展“3+1”建设,推动县、乡镇(街道)两级科协,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为代表的“三长”在县、乡镇(街道)科协组织任职、兼职,发挥积极作用。省教育厅组织67家中、高职院校承担“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培训任务。
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重点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和中小学教师等担任科普宣传员。
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企业实用科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