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耕于地下的红色尖兵——“守初心、担使命、建千万”青海油田主题采访活动系列报道之四
去过涩北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让人产生幻觉的地方。一年四季除了气温上的区别,任何时候身临其境,都带给人冬季的景象,日色昏黄,苍茫无际。
8月19日清晨,天刚亮,距格尔木市236公里处的涩北石油公寓前,青海油田涩北作业大队已经集结了数支队伍。只见身着红色工装的油田“战士”个个精神抖擞,列队整齐,这是他们“出征”前最庄严的仪式,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过。
一
“出发前各班组列队集合,一是安排当天工作,二是进行风险提示,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三是了解上岗前每个队员的情况。上井后,再进行上下岗交接,查看上一个岗位设备运行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青海油田涩北作业公司安全副总监苏占全介绍说,用通俗的话来讲,我们就是天然气采集过程中的“医生”,每天24小时枕戈待命,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情况,哪里出现故障,就得第一时间赶到,排除故障,保障气井正常运行。
“每个作业点两班倒,夜班晚上八时开始上岗,等到第二天交接完工作回到宿舍,已是上午十时多,回去倒头就睡。”
青海油田涩北作业大队,这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队伍。
1996年,柴达木盆地首条天然气长输管道——涩北至格尔木天然气管道开始投运,标志着涩北天然气正式开发。2010年,青海油田从花土沟井下作业公司抽调170多人,在涩北成立作业大队,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该大队已成为有着400多名员工、为采气一、二、三厂提供气井测试、维修、生活保障等多项任务的专业化公司。
涩北,我国实施西气东输战略的主要接替气源地,担负着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四省区供气任务,尤其到每年入冬,为全力保障西藏及下游供气,各单位开足马力、争分夺秒抓生产,作业队显得更为忙碌。
登上作业队的“战车”,一片尘土飞扬中,我们来到距基地20多公里远的一处作业点,六、七名石油工人正将一根管状仪器从地下抽出,只见他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
班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叫“七数据测井仪”,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地下检测仪,可以检测到地下2000米深度内油气层活动的多种数据参数,以此开展诊断修复工作,该井在采气过程中气压极不稳定,故障上报后,作业队即刻派出班组于昨日进驻,计划一周内恢复生产。
而在不远处的另一处工地,司钻苏元明正在和工友们进行井下注水作业,身边机器轰鸣、震耳欲聋。
“最近还算好,老天爷没变脸,一旦遇到沙尘暴,整个作业区昏天暗地,所有人只能躲在工棚里,什么也干不了,有时一等就是一整天,一年不知道要吃进去多少沙子。”苏元明说道。
中午时分,涩北烈日当空、热浪滚滚,看着这一张张被汗水和油污涂满的脸庞,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为了安全防护,他们不得不将自己包裹在工装里,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被各种“张牙舞爪”的大型机械设备划伤皮肤,甚至丢了性命。是的,铁一样的纪律,容不得他们对严寒酷暑有丝毫的妥协。
苏占全告诉记者,大部分老职工都来自被业内誉为“高原铁军”的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从花土沟来了8年,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环境在变,但是铁军精神不变。
去年8月,涩北台南气田遭遇洪灾,接到抢险命令,作业大队迅速集结力量,动员部署,投入到危险紧张的抗洪抢险中去。在抢险现场,大家与洪水赛跑,全力以赴与险情抗战,在烈日下铲沙子、扛沙袋、挥铁锹、垒沙包,脏活累活抢着干……
来自铁军,立于戈壁之巅;不忘初心,践行“爱国、创业、奉献”的柴达木石油精神,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
二
走进涩北油田生活区,一排现代化封闭式公寓在茫茫荒漠中格外显眼,公寓内,娱乐休闲区、氧吧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盆栽、花园,让人顿感清新。
2011年,青海油田公司对涩北基地进行全面改扩建项目,彻底改善了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看着高大气派的公寓楼在荒漠拔地而起,油田职工幸福感徒然而生。
“新公寓建好后住进来的第一天,兴奋得一个晚上没合眼。想想刚到涩北工作的那些年,真是天壤之别,那时候我们住的板房,每天用水也是从20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用水车定量供给,职工喝水用水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浪费。”涩北作业公司经理路彦森感慨道。
作为涩北油田职工生活的大管家,路彦森的工作可谓事无巨细,大到每天近500人的吃饭,小到某个宿舍的下水堵塞,只要遇到问题,他都会尽心尽力地跑前跑后、协调解决。
“油田职工不容易,涩北作业公司这个‘后勤部’必须要保证职工吃得好、住得好、待得住,现在宿舍24小时供应热水。吃饭方面,定期调剂饭菜花样,通过开展服务满意率测评、伙委会等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狠抓饭菜质量,满足员工对多种口味饭菜的需求。”
路彦森说,其实工作艰苦也没什么,因为石油工人的工作性质就注定要与黄沙为伴。最大的烦恼就是成家之后孩子无人照看,正因为如此,油田职工才有了倒班轮休制度。可即使如此,如果夫妻二人都在油田工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为了照顾孩子,他们把轮休错开,有的夫妻碰巧在倒班途中相遇,交代几句家里的事,又各自踏上行程。
“2002年,苏占全的孩子刚出生45天就得了肺炎,可是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休假一拖再拖,等到他回去时,孩子已经八个月大了。”
路彦森回忆说,还有他的老搭档张柏青, 20岁参加工作,就将自己的根扎在涩北盐滩,成家立业后,妻子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工作,孩子在格尔木市上学,一家三口一直过着三地分居的生活,一干就是23年。在油田,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
有一次,冷湖的狮深1井由于设备老旧,持续出现故障,无法修复,由于当时技术人员紧缺,单位派他前去支援,张柏青临危受命,每天干到凌晨三四时,累了就扒拉几口饭菜在工地上和衣而睡,70多天下来,人整整瘦了一圈……
聚少离多,道不尽酸甜苦辣,说起家庭,这或许是每一个石油人不言而喻的无奈。
见到张柏青时已是深夜。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身为井下作业大队教导员的他开始伏笔案头,汇总上报各类信息数据,以便上级指挥部门决策部署,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2015年,张柏青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授予全国石油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有多少挑灯夜战的艰辛?我们似乎在他那双干裂、长满老茧的手背上找到了答案。
记者了解到,油田将事故按照折损金额划分为A、B、C三个等级,设备器材或者人员伤害达到1000元即为C等。为了降低防控风险,张柏青将每周四定为安全大讲堂,晚饭后组织队员交流学习,力求安全操作以及防护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该作业队事故发生率几乎为零,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而油气采集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井控风险,其险象丛生,一不小心就会有事故发生,早在2004年,青海油田便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去年以来,油田全面开展标准化队站建设,目前已完成90%,计划到2020年达到100%。
为了这10%的提升,张柏青显得比以往更为忙碌,同事们说他几乎睁开眼睛就干活,闭上眼睛就睡觉。
2019年,青海油田公司作出新一轮战略部署,勘探阿尔金山预测新增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涩北气田年产50亿立方米再稳产5年,力争实现天然气勘探开发新的突破。数据显示,今年1-7月,青海油田共生产天然气37.74亿立方米、已完成年度计划的60.11%。
战旗猎猎,壮士豪情!我们相信,这又是一年硕果盈枝。(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