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ZAO"威胁刷脸支付?支付宝:不管多逼真都无法突破

原标题:“ZAO”威胁刷脸支付?支付宝称不管多逼真都无法突破

资料图

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陈鹏程维妙)“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一夕之间,一款名为ZAO的App爆火。用户上传一张照片,用AI换脸功能,将短视频中的演员换成自己的脸,就可以“过足戏瘾”,还能“和自己的偶像同框”。

但也有用户评论其“(存在)刷脸支付安全隐患”。蚂蚁金服相关人士8月31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网上各类换脸软件有很多,但不管换的有多逼真,都是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

有用户在评论区称“刷脸支付安全隐患”

有用户在评论区称“刷脸支付安全隐患”

蚂蚁金服相关人士称,“刷脸支付”采用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也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为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能有效地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此外,在进行人脸识别后,部分用户还需要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进行校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同时,支付宝还会通过各种安全风控策略确保账户安全。比如刷脸支付功能需要用户进行开通操作,开通之后才能进行支付,用户也可以随时关闭。而且,即便出现账户被冒用的极小概率事件,支付宝也会通过保险公司进行全额赔付。

事实上,关于生物识别技术的运用规范,业内一直有所讨论。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7月13日举行的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指出,需要加强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他以“刷脸支付”为例称,“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盗取,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李伟指出,一些企业设计模式场景不考虑安全问题,一方面刷脸,另外一方面还让用户在大的屏幕上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对于这种创新,我觉得应该要及时指出来纠正。”

CF40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8月10日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也曾提到刷脸认证这一技术,他认为,网上安全认证技术,比如生物、二维码、虹膜、指纹、刷脸、声音等辨别认证技术必须“特许经营”,凡此类技术公司设立必须“先证后照”,必须有较高的进入门槛。

黄奇帆提出,认证识别系统属于重大国家安全范畴,但在未经长时间安全检验的情况下就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大量运用,这明显违背了金融行业安全必须无限趋近100%的要求。所以,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支付、资金划转必须坚持小额原则,同时各类互联网认证识别技术,只能允许线下使用,而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试错之后,才能在国家技术管理部门授权之下,上线试点,逐步成熟,逐步推开。

新京报记者陈鹏程维妙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自动驾驶网约车 未来出行新方式